特刊 2010/10/25

老時報人的印記:回首 我所參與的歷史時刻

文/教育科技學系 專員賴映秀

八百期!這近二十年的歲月,放在這份與學校同壽的報紙沿革之中,已然涵蓋了三分之一的時間,這段歷史是時報人和淡江人所共同譜寫的。

我在七十九年間以新聞研習社的小記者身分加入行列,當時的《淡江週刊》社長是冷楓老師,七十高齡,滿頭華髮拄著杖的老報人,衝勁卻是至今無人能及的,他曾將週刊改為三日刊,二日刊,週刊始正名為「淡江時報」。

九○年代的淡江學生受六四學運、野百合學運的影響,學潮迭起,校園舞禁和刊物審稿制度先後解除,學生言論大開,學生會、議會等自治團體活絡,《淡江青年》、《學鐸》、《南淡水》等學生刊物針砭時政之餘,對於由學校主導的《淡江時報》亦常有批評,針峰相對。現在回頭看看,當時言論尺度拿捏雖不易,但時報持平作風(當時的時報LOGO上有一把天秤),一方面報導蓬勃的社團活動,亦不忽視學生意見領袖的動態,終為風風雨雨的校園,留下了忠實的記錄。我從中學習採訪,也有幸恭逢淡江學運之盛。

當時《淡江時報》雖受批評,其與新聞研習社合辦的編輯研習會卻十分受學生歡迎,與淡海同舟、星宿海文藝營合稱「淡江三大營隊」。我兩度參與編研「秉春秋之筆,匡亂世之風」(編研SLOGAN)的陣營,也拜《淡江時報》之賜,參與了不少營隊和社團。那個時期淡江發展出來的精緻營隊文化與風雲際會,都忠實地記載在《淡江時報》上,令人懷念。

其後經鈕撫民、王樾兩位社長,定位仍在學生刊物與學校報紙之間搖擺,其間曾一度交由大傳系作為學生實習報。但旋即在一年半之後,由學校重新成立了淡江時報委員會,在八十三年由楊立賢先生(曾任訓導長)接任社長,定位亦定調為「機關報」──淡江的校刊,不再向學生收取週刊費,成為淡江校園最具權威與影響力的媒體,其地位就如同她的SLOGAN:「淡江時報,一份屬於淡江人的報紙」。

我當時已回母校服務年餘,身分從學生記者轉成編輯,有幸參與時報的成長。版面從四開報改為對開報,由黑白走向彩色,由手工編版進步到電腦排版,並成立電子報。但這些只不過是形式,當時的羅卓君社長最重視的,是這份報紙的實質內在。他對於這樣一個校園報紙的要求是:「要辦得像一份報紙。」記得每一位來到淡江時報社的學生記者,第一堂課就是羅老師的「淡江時報言論立場」。老師每次一定要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把時報社的記者工作,當成你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的堅持,就是這個校內媒體一直以來具體而微的像個報社的主要原因。

其後時報由黃輝南及現任馬雨沛社長掌舵,他們各有所長,接力賦予時報嶄新生命,一批批學生記者,仍寫著淡江的編年史。我已於九十六年調職,從記者、編者,轉任讀者,持續著這緣份。

在通往未來的大道上,我們站在八百期的里程碑,在啟程之前,讓我們先敬《淡江時報》、時報的夥伴們和這一段精采的過往!

NO.800 | 更新時間: 2011/01/15 | 點閱: 192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 上午 12:22:06
  • 線上人數: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