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0/05/10

資深媒體人黃瑞瑩 執商業周刊點睛之筆
致力捍衛新聞的公理正義

【記者王育瑄專訪】明亮的商業周刊會議室裡,牆上貼滿了一張張最新一期、還沒上架的版面,眾人開始對所有元素配置品頭論足,包括標題、美編設計等。編輯總監黃瑞瑩審視著版面,統整封面故事,腦袋想的都是如何下出吸引人的完美標題。

大學時期就讀輔仁中文系的黃瑞瑩,雖然並非傳播科系的科班學生,因為閱覽許多報紙評論,加上受到作家龍應台《野火集》勇於批評時政的啟發,對於新聞伸張正義的精神相當感動,也啟發了她對新聞寫作的興趣,因此畢業後她選擇進入媒體工作,一路從工商時報的記者、明日報的財經組製作人、壹週刊的副總編輯,到現今商業周刊編輯總監的位置,算一算日子,已過了近23個年頭。

在媒體工作,讓她勇於接受藝術投資、農業、製造業、工業政策及經建會政策等各種路線的挑戰與衝擊,也在邊做邊學中體會到新聞記者臨機應變的重要性,「新聞記者轉換路線的期間,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可以適應及緩衝,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大部分的新聞記者都是通才,得利用很短的時間將基本知識搞懂,接下來就只能靠自己邊做邊學。」由於喜愛接收新知、善於察言觀色的細膩心思,讓黃瑞瑩在工作上遊刃有餘。

在工商時報的第8年,恰好遇到東南亞爆發金融風暴,為了精益求精,黃瑞瑩考上本校東南亞研究所,邊工作邊讀書。她非常感謝求學期間對她十分照顧的指導老師林若雩,「林老師以前是中國時報的駐派記者,算是我媒體界的前輩,她能充分掌握國際政治方面的資訊,無論是在課業、工作或國際知識上,都提供我很精闢的見解及幫助!」而林若雩談起黃瑞瑩時,對她積極、快速的學習態度大加讚許:「瑞瑩是個很熱心積極的學習者,她能在我們討論的過程中迅速抓住重點,還能夠在預期的進度中,提早完成作業,絕不拖泥帶水!」

唸碩士班時,早上上完課,下午又匆匆趕去跑新聞,晚上下班還得回家照顧小孩,這樣忙碌的生活,曾讓黃瑞瑩幾度壓力大到快達到忍耐的極限,「記得以前常常有好幾次晚上10點下班回家後,還要趕學校的報告及論文,坐在電腦前寫報告寫到早上7點,然後補眠到中午才去上班。」當時的黃瑞瑩,雖然有閃過想放棄的念頭,但是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所,又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只好咬緊牙關,靠著意志力撐下去!

形容自己人格特質「不虛偽」的黃瑞瑩,相當重溝通及講效率,曾是黃瑞瑩壹週刊的同事曾淑芬回憶道:「平面媒體超時工作的情況時常發生,瑞瑩擔任副總編輯的時候,會不斷地跟編輯們溝通,還會主動伸手幫忙加速作業的流程。」所以在黃瑞瑩上任前,一年52期的壹週刊準時送進印刷廠的機率只有兩成,在報到後的短短兩年,卻提升成九成五。

黃瑞瑩自壹週刊學到的至理名言:「永遠要幫別人預留工作的時間,才不會成為別人失敗的藉口!」也同樣受用在現今的商業周刊,一樣都是負責管理作業流程,一樣都要將文章一一看過,賦予適當的標題,黃瑞瑩在商業周刊後製整合的時候,都會心繫多留點時間給美編,這樣刊物才能準時送至印刷廠!

雖然媒體工作一路走來,黃瑞瑩有過挫折與不甘,但經過長期的淬鍊,不僅澆不熄她對新聞寫作的熱愛,更增加了她對媒體工作的執著。她笑說:「目前我想做的,就是繼續堅守崗位,做好現在的工作,將最新資訊轉化成文字,帶給社會大眾真相,並繼續捍衛新聞的公理正義。」

NO.786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293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9 上午 11:36:42
  • 線上人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