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中,教學和研究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角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專業需求,更能讓他們擁有進入社會後適應職場的能力,同時也鼓勵大學教師走出校門,瞭解學術研究趨勢、社會職場的發展近況,創造產學合作的契機。 本校除致力於教學發展,對於鼓勵教師從事學術研究、開發產學合作更不遺餘力。近年來,國內、外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高漲,本校亦積極宣導和鼓勵師生投入專利申請及技術轉移,並發現具有專利或技術轉移等研究經驗的學生,在產業界求職時更受青睞。本校師生在專利申請及技術移轉上,歷年均有斐然成績,研究成果曾獲中華民國、日本、美國、英國、歐洲等專利認證。本刊特就近年獲准專利及技術移轉部份案件進行報導,以饗讀者:
.95學年度獲中美專利�電機系教授李慶烈
專利名稱:小型平面式凹槽天線架構
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慶烈與該系畢業校友張建平共同合作專利研發「小型平面式凹槽天線架構」,於去年11月7日通過美國專利申請,是95學年度唯一通過國外專利的研發案件,並於今年1月21日再傳捷報,獲中華民國專利認證。
小型平面天線的主要特色是以凹槽,將天線彎曲、縮小於其間,不但節省空間,且不影響天線的接收效果。其製作過程簡單,隨手可得的電路基板即可製作,不需要複雜又高成本的製程技術;而質輕、尺寸小、平面設計是它的另外一項特色,因為是平面設計,所以容易貼附在其他平面元件上,將使應用之產品更加方便、輕巧;未來將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的隱藏式天線、藍芽耳機等可攜帶式的3C用品,使通訊、光電、電子、電腦及其週邊等產業皆受其惠。
李慶烈表示,成品完成時,認為頗具商業性,所以在期刊發表前,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透過學校提出專利申請,結果同時獲准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專利,覺得很欣慰。獲准專利申請的案件必須具有獨特性及吸引人的特性,李慶烈表示,申請美國專利時曾因為評審委員對作品質疑,而經歷了一些答辯過程,但最後仍然順利取得專利認證,他說:「得到專利表示,我的idea真的夠具獨創性、新穎性。」
NO.692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540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