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全面品質管理研習會特刊 2024/05/26

【112學年度全面品質管理研習會特刊】專題演講I:以慈愛與正義為宗旨,透過僕人領導打造綠色幸福的永續校園

#### 主講人:林思伶(靜宜大學校長)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從學理、典範,連結到個人的經驗故事來談「僕人領導」,最後以「Z世代」的學習與就業研究作結,提醒教師們把學生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50分鐘精闢的演說毫無冷場,獲得滿堂彩。


林思伶首先分享僕人領導(servant-leadership)的學理定義,闡釋「Server」、「Leader」這兩個看似是矛盾、弔詭的名詞組合。僕人領導指的並非職位上的領導權,而是在每個身分上,能以自身力量影響、教育對方,為了一個「共善」的價值前行的時候,就已具備了領導的企圖心。所以,「每個人都應把『Server』、『Leader』這兩個身分,時刻放在自己身上。」正因為我們對所存在的這個人類社會具有責任,所以「人人都是領導者」。


更深入地說,僕人領導不是談「我為對方服務」,最高的理想是:「我在為生命服務」。也就是說,僕人領導講求的是服務對方的需求,因為愛,而不是慾望。廣泛來說,若能把別人的需求、抱負和利益放在自己之上,去「服務對方」的六大心理需求:安定感、好奇心、愛與連結、貢獻感、重要性,以及成長需求,「這一切都是因為愛,而不是慾望」,需要分清楚需求和慾望的定義,也需要在慈愛和正義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僅是我為對方服務,而是為生命服務,考慮到讓個人得到效能的同時,也能永續社會,這是僕人領導美學中,兩個最重要的元素。這也同時解答了她之所以訂「慈愛」、「正義」為演講主題的原因。她認為這兩個元素非常地重要:「這個人類永續社會上有一種領導的方式或理念,可以讓個人得到效能的同時,讓這個社會也可以實踐永續」。林思伶也從這次被邀請、數次商議、修改題目的過程,看到學校對品質的追求已然是文化,不只是要求而已,藉此肯定本校不斷追求品質的鍥而不捨。


「為什麼要談服務?」林思伶一一分享影響她的典範,從彼得.聖吉,到醫學博士史懷哲視病如親:「用服務同理他人」;馬丁路德:「我為別人做了什麼?」;印度詩人泰戈爾:「當我醒來時,生命即是服務,服務即喜悅,內在的喜悅存在於服務他人的過程中,超越自己的生命。」;德蕾莎修女:「我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超越了我自己。」;老子的智慧、耶穌為門徒們洗腳、赫爾曼.赫塞《東方之旅》的例證,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最高位置。


她舉Greenleaf的定義:僕人領導始於一個人想要服務他人的 natural feeling,這是有意識的選擇,這種意識鼓舞他想要去領導,並把他人的需求、抱負及利益放在自己之上。」「你應該去問的是被他服務的人有沒有被服務得更像一個人?更自主、更有智慧、更快樂?」她說,到最後被服務的人也會想要成為服務他人的人,這也就是「渾沌理論的再製」。


她告訴在場聽眾,僕人領導集團測驗一名僕人領導者應自問三個問題:「Who are we?」、「What are we doing?」、「Why are we doing this, this way?」林思伶格外強調這三句話,作為僕人領導者應銘記於心。


林思伶接著以《學校可以這樣經營:一所不知名學院如何成為全美前300大的故事》一書為例,介紹美國一所不起眼的私立伊隆大學,在經由若干年的逆轉後,正式進入全美前300名的排行榜的真實事例。這所學校轉型過程的關鍵在於,學校懂得創造全校學生的共同的經驗「伊隆經驗」,也懂得培養和行政、教職同仁之間的良好關係,避免爭執或權謀等麻煩,而校園內大多教師都會關心學生,並以活潑、富有想像力的內容教學,且同仁們之間能互相扶持、合作無間,並真心喜歡教學的工作,一起同心合力為校園努力,才有這奇蹟般的逆轉。


林思伶舉自己改造靜宜大學的例子,以僕人領導的理念為出發點,進而對學校進行反思,配合學生的程度改造課程內容,面對急遽變化的Z世代,檢視學生世代最大的價值:Z世代講求的是數位、多樣、實用,已無法和過去一樣。


她再舉去年度在靜宜落實「關鍵第一年」,重新改造課程內容的例子。認為學生們或許在過去的求學階段,並沒有太多可以表達自我的機會,多是沉默、務實的類型,因此在這關鍵第一年中,需要格外創造機會,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未來就業價值觀,「讓他們開心、開口、開腦」。此外,基於「每個人都是被宇宙託付的管理者,管理你的周遭。」她也首度在靜宜大學舉辦了新生家長日,和家長進一步溝通交流,讓優質、嚴謹的教學成為自家校園的招牌,讓教職人員負責週末巿集,也培養出更多有熱忱的僕人領導教師。她請大家拭目以待,結合捷運藍線的開通,她將要創造的「靜宜經驗」!


她也提到盤點靜宜的優勢之後,決心要做「全國的參與式學習典範大學」。因此,她分享了〈Z世代學生大學校園學習動機偏好跟就業價值觀〉研究報告,提供在場教育者參考。Z世代學生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特質可用「數位」、「多樣」、「實用」來概括,林思伶整理出Z世代須落實的模式:善用數位科技和社交媒體、互動教學、鼓勵思考、融入社會議題,而教師的即時性回饋更成為Z世代學習動機的關鍵。因此須正視年輕世代的成長經歷,以及全球移動的就業需求,並思考現代大學生的價值落於何處。林思伶也指出其他特質:只要是學生感到有興致的事物,無論是否和課業相關,他們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喜歡關注對未來有助益的議題,包含永續、環境等範疇,皆持有正向態度。她提醒教師們需要以情境化、圖像化的例子搭配課程,活化學習教材等,落實身為僕人教師的責任。(整理/吳沂諠)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84 A | 更新時間: 2024/05/26 | 點閱: 1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7/1 下午 02:01:23
  • 線上人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