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報導/賴映秀
#### 專題攝影/李而義
#### 前言
企管系副教授涂敏芬將永續實務融入大四「策略管理」課程,申請並執行112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為永續管理師:永續報告書識讀教育融入策略管理的探索」,透過建構企業永續報告書識讀的教學模組,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最後一哩路,為社會培育永續管理人才。本專題將紀錄從這門課如何透過教學設計巧思,仿效公司治理進行ESG永續報導揭露,一步步引導74位準畢業生打造永續腦的學習歷程。
#### 涂敏芬:激勵同學,也激勵我自己
「在申請這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時,我想著:『可不可以激勵同學,也激勵我自己?』於是我寫下我的課程目標:設計一門永續實務融入策略管理的專業課程。」涂敏芬在她經營的「敏學坊」影音中,吐露當初申請計畫的心路。
大四學生需要銜接職場,而「策略管理」這門課是企管系的最後一門必修課,「這個轉渡的過程要如何規劃跟經營?如何設計我們的教學模組的主題,才能夠為社會培育永續管理的人才?」在經過思考和反覆自問後,她勇敢的定下計畫名稱——成為永續管理師。「不只是學生,我覺得老師其實也是,就是——師生共同成為永續管理師。」她以十個字形容她的初衷:「行動中發現,模糊中前進」。
![](https://photo.tkutimes.tku.edu.tw/ashx/waterimg.ashx?im=EA3E68C168E0EB161A50B55940F58CC9C71EB6954BE7BE32231B38D52E6BF491AE0BD76048205E8DB56ECA6EE1C79A31E8D1B321857EF065F0699EFFD59C418B)
涂敏芬(中)希望透過建構企業永續報告書識讀的教學模組,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最後一哩路。(攝影/李而義)
#### 四大教學模組 小組公司化實作
她想透過建構企業永續報告書識讀的方式,建立一個可以重複操作的教學模組。有了這個構思,四大教學模組一個接著一個疊加進來:策略知能學習、BOSS運營操作、永續識讀發展、企業仿真實作,這些是涂敏芬為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最後一哩路所精心設計的。
仿效公司治理,涂敏芬讓整個策略管理的課程宛如一個小市場。以「小組公司化」的方式,把全班分為10組,進行團隊學習。進入這個課程的學生就是董事長、執行長、財務長、稽核長、公關長、永續長,教師是金管會主席,而期末的報告就是各小組公司的「永續學習報告書」發布會,也就是永續學習歷程的報導揭露。這整個仿真的學習環境,就是涂敏芬所謂的「學教治理3.0」——小組公司化的競合共學機制。
在公司治理之下,首先學生利用心智圖、管理框架、商業模式圖來探討策略知能學習主題,並利用企業流行的績效評估工具OGSM、BOSS企業經營模擬系統,在這一門永續課程中,建立永續學習報告書的「策略知能」學習模組,設法讓每個小組公司達到設定目標:在這個學期結束以前,藉由這個課程提升策略思考能力。
對於OGSM、商業模式圖,學生從害怕到上手,整個過程是在教師解說之後,自行回家練習還是不懂,經由看教師的教學影片修正、找教師討論、依教師回饋進行改善、小組討論,反覆修改再修改才完成。林偉臻說這個過程讓原本害怕的事到最後:「真正成為我所掌握的知識。」滕又誼也說課程的設計:「讓我更快速的吸收所學,並且在學習任務的實作中將知識變成能力。」
#### 從識讀到撰寫 解構永續報告書
其次,在永續的知能上,從「識讀」到「自我揭露」產生自己公司的永續報告書,全在這門課完成。
全班指定識讀教材是由華碩贊助的永續報告書,另外,每兩組須從5本共讀的教材中,選定一本作為組間共同教材,包括:台積電、中華航空、台達電、歐萊德跟臺灣水泥。這個企業永續報告書「1+5」的學習機制,將每位學生推入個人自學、組內共學,以及組間互學的學習環境。
不僅識讀,在學生花大半學期時間了解企業永續報告書,及永續實務上的作為之後,10個小組公司一方面學習擔任學生評審,判讀企業的永續報告書,另一方面也站在仿真企業經營的角色,參採GRI 2021來編製他們自己的「永續學習報告書」,透過永續評比決賽呈現在全班面前。
在這門課裡面有位很特別的陪跑者——永續教練企研所碩二生許程閔(2024年1月畢業)。倚重他於2022年10月取得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永續管理師認證的專業,他的角色在整個市場裡面設定為「非政府組織」。課程中幾乎每三個小時就安排一個小時的課程,由他教導學生以GRI格式識讀永續報告書,永續賦能培力學生。
![](https://photo.tkutimes.tku.edu.tw/ashx/waterimg.ashx?im=EA3E68C168E0EB161A50B55940F58CC938AF7C98684AE660DA6EB015A7F11E5E0FE50F4FF23710693A345FB6B8833B36C4217E80603B104EA516DFE043B593F6)
永續教練企管系專任助教許程閔(左)教導學生以GRI格式識讀永續報告書,永續賦能培力學生。(攝影/李而義)
#### 學教紀錄 永續學習的歷程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師生與小組內混成學習與協作,建立學生小組的共編簡報,把每一次的微型任務累積下來,由涂敏芬每週給予專業發展學分PDU(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t)評分,監控各小組每週的學習狀況,並登錄成戰情看板,成為全都錄的線上「學教記錄」。涂敏芬指出,此一機制是經過多年教學摸索得來的經驗,課堂資訊同步更新,凡事留下痕跡,不但留下學生珍貴的學習歷程,同時也激勵了各小組公司的戰鬥力。
第10組「吳限公司」就是在PDU「戰情看板」的刺激下,從谷底翻身的。他們在期初定下策略:成績平均70分,簡報最終85分以上。但PDU上顯示他們每週都只得1 PDU(完成每週微型任務得1 PDU、達優良品質得1.5 PDU),到了第六週已經是全班墊底(只有5 PDU,當時最高小組已有8 PDU)。危機感讓他們在第七週急起直追,開始運用策略工具去探索原因,決定要「透過創新的方式,讓企業在這麼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達到公司的目標」。
吳限公司稽核長溫梓吟說:「這樣的競爭環境,讓成員在整個學期中,都處在一種隨時審視自己是否還有進步空間的情況,而這樣的狀態甚至影響到了我在其他課堂的學習上。」
#### 團隊競爭 激發潛能
吳限公司財務長陳雅慧說明他們谷底翻身的策略:「我們在效率、品質、回應、創新這四個競爭優勢的基石上去回應。」他們展開每週小組會議,透過戴明的PDCA品質管理模式,尋求持續改善,來提高小組分數。「每個人隨時可能蹦出一個更新穎更好的點子。」運用團隊多樣化、多元的成員激發潛能,提升創新的優勢。除此之外,他們也側重在教師回饋的部分進行調整。
他們的努力讓PDU分數在第7週開始回升,接著在10週、11週、13週都超過1分,並且在最後的永續評比決賽,竄升到全班最高分。回頭檢視過程,陳雅慧發現提升最多是團隊合作能力:「因為團隊才可以更彈性以及更快速的能量面對未來環境的變化。」「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在職涯發展上,我們都非常需要這項技能。」
#### 參訪到參展 到真實世界歷練
而在整個課程中,讓學生透過校外活動:參訪亞洲手創展了解公司的行動,並進行ESG分析,是「企業仿真」的一環,讓學生印象深刻。這也是涂敏芬安排「在任務中管理學生的認知」的一部分。
課程結束後,包括吳限公司等6本在課堂上發布的永續學習報告書、永續時習證書、及上架到敏學坊頻道的課程簡介影片,代表永續中心參加3月18日在南港展覽館展出的「淨零城市展」。兩家正在招募校園實習生的金控公司的永續部門在看展之後,對於學生的潛力大為讚賞,認為這張「時習證書」能證明學生們有初步的實務經驗,比顧問的課程證明還要具有說服力。
![](https://photo.tkutimes.tku.edu.tw/ashx/waterimg.ashx?im=EA3E68C168E0EB1627272C9390A2FF00C0D94938BD41707312466BD534BA334E35B1119987EA714E1A3A31ADFFDC4C0730BD209DBD3DEF14D29E8749206DBF73)
課程成果代表永續中心參加3月底的淨零城市展,獲得好評。(圖/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 回到初衷:行動中發現 模糊中前進
涂敏芬對學生說:「賈伯斯曾說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結起來的能力。」不相關的點可能可以連結出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要知道有什麼結果,我們得做了才知道。」她在課程結束後特別安排時間召集學生頒發結業證書,但另以「永續時習證書」來指稱,取「學而時習之」的樂學精神,勉勵他們:「能夠成功不在於知道多少,而是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似乎在回應她申請時的初衷「行動中發現,模糊中前進」。
在師生走過「共同成為永續管理師」的學習歷程後,涂敏芬為74位修課同學打了「All Pass」的成績,對於她所設計的課程模組,同學們在教學評鑑分數上給了5.60分的回饋。在接下「永續時習」證書的同時,他們分享了一學期以來的課程體驗:
「她會給我們很多每週的功課,然後這些功課都很燒腦。」
「這十八週裡面,老師很仔細的幫我們安排每個禮拜要做什麼東西、交代任務、然後帶的課程每一堂基本上都沒有是水的,都很充實,而且過於充實。」
「老師的授課方式和認真教學的態度激勵了我,也讓我更有動力主動學習。」
「每一堂課都過得很開心,我們覺得這個課程是我們大一到大四上過最不一樣的課程。」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