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傳真 2024/04/20

【留學傳真】朱家宏透過新聞探索 感受火辣川渝文化

文/朱家宏(大傳系碩士生)

2023年8月底,我踏上了一場學術與文化交流的旅程,前往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展開為期一學期的交換計劃。我曾到過大陸的媒體產業實習過,所以我感受過內地的工作氛圍。這次,透過交換走進校園,深入了解兩岸學術差異,並感受火辣的川渝文化,我相信這個有趣的經驗會化作我未來人生重要的底蘊。

來到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我感受到與臺灣大傳系學習的不同之處。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專注於新聞傳播領域的研究,相較之下,臺灣的大眾傳播學系則是更廣泛的範疇,例如新聞、廣告、影視、行銷等。這種專精與廣博的差異,也讓我在重慶大學的學習更加專注於新聞領域的深度探索,帶來了全新的啟發。

在這過程中,我瞭解到內地學生,甚至是記者如何看待新聞撰寫的。在課程上,他們同樣學習新聞客觀性、新聞真實、新聞自由和新聞倫理等觀念,因此,在新聞寫作上,他們也會在意這些問題,但他們還接受了臺灣未曾涉及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黨性原則」等內容,可以說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性」。以此觀點為前題,重新審視內地的新聞報導,使我更能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也就更能發現內地報導的新聞事實了。同時,我也發現了兩岸學者之間的交流互動,我在內地的研究中看到許多臺灣學者的研究論述,這種學術交流也讓我感到驚喜,兩岸的交流一直都持續在進行沒有中斷。

我也與內地同學們一起交流、做報告、參賽,感受到他們所展現出的強大競爭力,他們所準備的是非常具有邏輯、詳細且具有細節的內容資料,而且具有扎實的基礎。當時看到臺灣新聞在報導刪減課綱的內容時,感觸頗深。當臺灣古文三十篇再刪減時,內地學生已學習超過三十篇,我在與他們玩詩詞接龍時,我是驚呆的,他們所展現的文化知識基礎是很可怕的。同時,也有人主動與我交流臺灣與中國的政治話題,這過程是充滿理性、好奇的討論,這是我非常訝異的,所以也分享給大家,不要怕與對岸交流,沒有試過、體驗過,什麼都不知道。

除了學術研究,我的校園生活也充滿了豐富多彩的體驗。我體驗了學生社團舉辦的音樂節、相聲表演,也參加學校舉辦的京劇、小品、跨年聯歡晚會等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重慶大學為學生提供的多元、豐富的精彩生活。

當然,出去旅遊、品嚐當地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品嚐到了地道的川渝美食,像重慶火鍋、小面、豆花飯、冰粉、苕皮、老鷹茶、涼蝦、缽缽雞等美食,說了我又開始流口水了,但給一個貼心的小提醒,第一次去的人要準備一點腸胃藥,至於原因我就不說明了。同時,也去了許多當地著名景點,像三峽博物館、洪崖洞、朝天門、磁器口、白象居、解放碑、湖廣會館等地,也讓我感受到了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白天是古色古香,具有懷舊氣息的歷史建築,晚上亮燈,就變成科技感十足的網紅景點了,在這個充滿高樓大廈與傳統建築交織的城市,我感受到了重慶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既然出去玩,那就要花錢,這就少不了在內地必不可少的兩個app,微信與支付寶,只要跟錢有關係的,就沒有它們處理不了的,而且內地的共享服務特別發達,所以我真的是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哪都去的了,這展現出的便捷性,也是臺灣可以加油與期待的。

最後,這次重慶之行,不僅是一場學術與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段充滿新奇體驗和回憶的人生經歷。期待著未來,兩岸有更多交流,與內地的朋友們再次相遇,探索更多的文化風情。

NO.1181 B | 更新時間: 2024/04/20 | 點閱: 26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6/28 下午 05:17:39
  • 線上人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