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沂諠淡水校園報導】建築系教授、永續中心社會實踐策略組組長黃瑞茂的專業知能服務學習課程「社區營造服務」,結合教設系副教授張月霞的「課程改革專題」,11月10日至19日在黑天鵝展示廳舉辦「火山邊的城市:食育課程成果展」。16日中午12時30分進行跨域學習課程交流會,除了教師的經驗分享外,有三組學生針對專題進行口頭報告,展現學習效果。
會中,張月霞及黃瑞茂說明近幾年田野工作坊的推行內容和設計研究,今年暑期辦理「時間的形狀—廟口菜市仔地方學習工作坊」,讓學生進入淡水街道,了解當前發展,並對街市的需求實際提案。針對淡水老街店家的經營策略,分組探索店家類型,設計並思考食農教育和實踐場域之間的關聯,搭配淡水區新市國小、文化國小和忠山國小的參與,作為知識與技術的轉移,並將淡水這座城市作為發展的基地。
教科二廖婕妤、建築碩二蔡家芸以「地方之間你我他—孕育淡水綠生活」為題,說明淡水綠農生活與在地之間的關係;建築四楊博智以「永樂巷口古與今」為題,將巷弄的場景和淡水的歷史做結合;教科三陳怡廷、建築五陳奕安則以「清水街這回事」為題,觀察清水街攤販種種景象和模式。
蔡佳芸分享,她從暑期在廟口菜市場的田野工作坊調查期間,發現淡水市街與鄉村生活的連結,默默感受產業的轉型,以及網際網路、擴展店面等是社會需求的一大改變。「植苗店的顧客把大豆釀成醬油賣至國外,就是淡水文化結合國際的特色推廣,把在地文化宣揚到國際,讓跨界的交流呈現在大家眼前。」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74 A
| 更新時間: 2023/11/27
| 點閱: 73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