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巨流河 2023/11/26

【請問淡江達人】和林信成「e起玩味地方學」

編按:本報開設本專欄,先於「淡江大學」粉絲頁推出問答活動,邀請本校師生校友達人與網友互動,並由本報彙整於二版「趨勢巨流河」刊出。

本期主題「e起玩味地方學」11月8日於FB貼出PO文,到22日開放提問,邀請校友、師生提問。經師生校友踴躍提問後,達人林信成一一解答版上的提問,本報將問答集彙整如下。並由達人選出3個「大哉問」,由華英、陳維信、陳楷威中選,各獲得淡江大學紀念品乙份。


#### 【本期主題】e起玩味地方學

數位共筆地方學能對學術作出那些貢獻?

說唱淡水除了老歌新唱,還可以改Rap?

如何「玩」出地方學的韻味?

元宇宙之後,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如何突破?

我們請到數位人文專家林信成教授來回答您的問題。


#### 【達人簡介】林信成

臺灣大學電機系工程博士,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教授,曾任淡江大學資圖系主任、出版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投入學界以來,長期致力於數位典藏、數位人文領域之教學與研究。他是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療癒閱讀維基館、淡水維基館、大馬華人維基館等數位共筆網站的創辦人。


除了數位科技,近年他的研究轉向淡水地方學,以音樂表演、歷史文資、文學創作、影音傳播、網路行銷等文創形式,讓書本上的學問走進生活。曾結合AI,以虛擬實境重塑歷史古城,辦理「基淡雙城四百年VR展」、「蔡坤煌攝影VR展」,讓庶民都能走進歷史場景。他也以「說唱淡水」為主軸,改寫老歌發表,讓淡水八景朗朗上口。


目前推展USR計畫,為「淡北風情e線牽、海陸旅遊全體驗」計畫共同主持人,近期與歷史系教授李其霖、圖書館參考服務組編審吳理莉,組成「優課李理林」合唱團,結合音樂和創意料理(滬尾宴菜單),以「三口說唱」方式講述淡水曾發生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故事,且進一步與臺灣史、淡水史相關聯,寓教於樂(ㄩㄝˋ)。


#### 【主題導讀】林信成老師的說唱淡水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hc7lq8rn9j


#### 【網友提問】

#### Q1_華英:源源不絕的創意是怎麼養成的?理工背景如何具備人文素養?

ANS.1:源源創意其實來自於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我平日就喜歡跟周邊的朋友、同事或學生練肖威,不過是有分寸的;從中尋找靈感、汲取養分,以便辦活動時能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能夠讓一件事情進行得好玩又好笑!


關於人文素養,其實說白了就是對人事地物的關懷,只要我們永保赤子之心、莫忘初心,不只理工人,只要有心,各行各業各領域的人,就都能具備足夠的人文素養。


#### Q2_陳維信:請問老師寫歌詞的創意和靈感是如何練就的呢?

ANS.2:以前大學念淡江時,圖書館還沒有總館,書是分散在不同館舍間。我念電子系(如今的電機系),所以最常去工館(圖),此外,就是最常去文館(圖),因為 ...... 女生多(啊~不是啦,是文學書多啦)!經常借文館的書回家當閒書看,所謂「閒書」是指考試不會考的書!所以工館、文館的書對我言,前者是專業,後者是興趣~


至於近期書寫的歌詞,與其說是音樂創作,毋寧說是文學創作可能更貼切些~這些創意和靈感也許是長期積累的吧?!


#### Q3_陳叡智:院長如何練肖話及講冷笑話?!

ANS.3:您問倒我了!我從小木訥寡言又靦腆(真的啦),如何變成今天這樣我自己也不知道~


#### Q4_Chiuhsia Shih:請問阿成老師,人生若能重來,你會將歷史系列入您的志願系所清單嗎?

ANS.4:不會耶,因為從來沒想過!我自始自終的第一自願都是EE(電子/電機),沒有其他!即使小時候寫作文「我的自願」寫過長大要當作家,也從沒起心動念填報中文系,更不用說歷史系了!大概想說當作家也不一定要念文科,陳之藩、張系國不也都是電機背景?……


#### Q5_Christina Lin:這一次的USR計劃結束之後,老師有沒有對下一個新的計劃已經有藍圖了呢?

ANS.5:計畫還沒結束就已經有很多新藍圖了耶~


#### Q6_林小瓜:在您眾多作品中,您自己最喜歡哪一首(唱起來連自己都讚嘆怎麼寫得那麼好的那種)?

ANS.6:慘了,每一首都讚嘆「怎麼寫得那麼好」怎麼辦?

這首去年在文錙音樂廳發表時,現場有許多退休同仁聽到感動落淚:


https://youtu.be/imLHY1O75cA

【陪我到淡水】/歌詞改編:台灣成 (林信成,2022/01/08)/調寄:忘情水

![](https://photo.tkutimes.tku.edu.tw/ashx/waterimg.ashx?im=EA3E68C168E0EB162E6BDEADE8AD173C6ACE2D71A1AC4D9BEFE4D898300194C2F8AD9AB6DA6E4F3731B00B18536F347EF7805B8776EDD16C84ECD526175AEF2E)


而這首描述某位校友真人真事的歌詞,則是我自己寫到在電腦前哭泣:

https://youtu.be/wORibkX65PQ

【父女情深 2.0】/歌詞改編:台灣成(林信成,2022/10/31)/調寄:大海

![](https://photo.tkutimes.tku.edu.tw/ashx/waterimg.ashx?im=EA3E68C168E0EB162E6BDEADE8AD173CA12BBFEDD4DBA3370D172352FA5D4EA22312CEA75CFDA6F62DEB95276BFE5FEC38B65BECDD02D3E0E3666AC5950BCD96)


#### Q7_陳楷威:

#### 1.您如何看待數位典藏和數位人文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

#### 2.您如何看待淡水地方學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 3.您如何看待文化創意產業在當今社會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 4.您如何看待AI技術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前景?

#### 5.您如何看待淡水地區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潛力?

#### 6.您的學術背景是電機工程,但您後來轉向了數位典藏和數位人文領域。請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進入這個領域的,以及您感到最自豪的研究成就是什麼?

#### 7.您是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等數位共筆網站的創辦人。這些項目的靈感來源是什麼,您認為這些項目對臺灣體育文化有什麼影響?

#### 8.您的研究範疇近年轉向淡水地方學,以音樂表演、歷史文資、文學創作等形式來宣傳淡水的歷史和文化。能談談這個轉向的原因以及成果嗎?

#### 9.您對數位文化保存和教育的未來有什麼展望?您認為數位技術如何影響了我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 10.您有什麼建議給那些有興趣在數位典藏、地方學或文化宣傳領域工作的年輕學者和專業人士?

以上問題產自AI


#### ANS.7:您大哉問,我可能要分段慢慢回覆如下:

#### 1.您如何看待數位典藏和數位人文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

A1:數位人文和數位典藏的研究,許多都著重在數位科技,而非人文內涵!所以許多這領域的「主流」文獻,都結合了AI,尤其大數據文本分析、智慧檢索技術⋯⋯等,反而使得人文領域學者很難介入。我做的數位人文算是「非主流」,強調人文關懷才是真正核心,而數位科技則只是輔具,數位人文一定要能感動人心!但不敢說未來是否會朝此方向發展,但非常期待能朝此方向發展。


#### 陳楷威回應:

老師您好,就您的第一個問題回答,我也有一些體會:我目前是教育科技學系的學生,看了您的回答感覺跟教科蠻像的,以前都會覺得教科到底要重教育還是科技,現在想想入學時教授就說過是科技輔助教育,來讓學習的門檻因此降低,因此不是比重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好好利用科技來幫助自己教育的目的!


#### 2.您如何看待淡水地方學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A2:不只淡水,所有地方學的研究價值和意義在於讓大眾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進一步愛這塊土地!舉例而言,我們以前念書都死背了許多別的地方或國家的人事時地物,例如:亞馬遜河、尼羅河、長江、黃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哪條河是哪裡的母親河?可從沒人告訴我們,淡水河是北臺灣的母親河!其他那些河其實都離我們好遙遠,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淡水河不是,她就在我們周邊,我們應該愛淡水河,不要汙染、破壞她!所以我寫下了這首〈妳是阮母親河〉(調寄:酒矸倘賣無):


https://youtu.be/C4L2VQmqazk

【妳是阮母親河】/歌詞改編:台灣成(林信成,2022/04/18)/調寄:酒矸倘賣無


#### 3.您如何看待文化創意產業在當今社會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A3:「文化創意產業」其實並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群產業的集合。依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定義,範圍涵蓋: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工藝、電影、廣播電視、出版、廣告、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品牌時尚、建築設計、數位內容、創意生活、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現在大家在高喊「跨域整合」,實際上,文創產業就是最講求跨領域合作的,完全符合目前社會發展前景與需要。


#### 4.您如何看待AI技術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前景?

A4:在文創領域,生成式AI可以用來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圖像、音樂、影片、文字或各種形式的數位內容。其實不只文創產業,AI在任何產業的前景都是無限的!但也無須過度膨脹或擔心AI會取代人類,因為人類具有的HI(Human Intelligence,人類智慧)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所不及的。


#### 5.您如何看待淡水地區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潛力?

A5:淡水是臺灣發展史上唯一的存在,有山、有海、有河、有城,發生在這河海山城之間的人、事、時、地、物,建構出獨一無二的時間、空間、人間三維座標知識體系,文化底蘊深厚!若能善加運用,相信潛力無窮。


#### 6.您的學術背景是電機工程,但您後來轉向了數位典藏和數位人文領域。請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進入這個領域的,以及您感到最自豪的研究成就是什麼?

A6:這個說來話長,可以看這部專訪:中廣技職出頭天專訪 淡江大學 林信成教授 談求學心路歷程(2011/04/10播出)

https://youtu.be/C1Pbgdnyx3k


#### 7.您是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等數位共筆網站的創辦人。這些項目的靈感來源是什麼,您認為這些項目對台灣體育文化有什麼影響?

A7:這也是long-long story,這裡有另一部專訪:金鐘主持人季潔專訪林信成教授談《淡水維基館》(2020/10/01播出)

https://youtu.be/B7I-4hvNTIo


#### 8.您的研究範疇近年轉向淡水地方學,以音樂表演、歷史文資、文學創作等形式來宣傳淡水的歷史和文化。能談談這個轉向的原因以及成果嗎?」

A8:透過數位共筆、元宇宙等科技手段當然也能達到宣傳淡水歷史文化的目的,不過後來我漸漸地發覺,若能進一步結合音樂、文學、表演、策展……則更能深入人心、感動人心!


#### 9.您對數位文化保存和教育的未來有什麼展望?您認為數位技術如何影響了我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A9:仍是那句老話:數位科技、元宇宙、AI……等,都只是輔具、載體,用來承載內容,所以重點是我們自己,必須深入去了解自己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底蘊,才能善用科技,達到保存、傳播、教育……等目的。


#### 10.您有什麼建議給那些有興趣在數位典藏、地方學或文化宣傳領域工作的年輕學者和專業人士?

A10:多接地氣!不過先決條件是,學界的學術評比不宜再一味地要求學者投稿所謂的 I 級期刊,如SCI、SSCI等,只注重所謂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而忽略真正的影響力(Impact)!否則將全面扼殺年輕學者的多元創造力!因為大家都只專注在如何寫SCI、SSCI論文,沒人要做接地氣的事。


舉例而言,我做的研究、建的網站、寫的論文沒有半篇SCI或SSCI,跟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完全沾不上邊,但我創建的台灣棒球維基館是目前研究台灣棒球非常重要的資料來源,網頁瀏覽量已有6億多次,淡水維基館也已成為想了解淡水知識者非常重要的入口,這兩者的影響力(Impact)應該都非常大!


#### Q8_本校目前有超過1600位境外生,在本學期的「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分組討論中,有人倡議鼓勵外籍生以多語專長,參與推動在地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古蹟建築、城鎮規劃開發等ESG素養議題,發展獨一無二的「淡水學」,並鼓勵他們參與地方創生,延續淡水在北臺灣與世界文化接軌的城巿地位。

#### 對於這個倡議,請您以USR計畫主持人,及「淡水學」研究者的角度表達您的看法。

ANS.8:這倡議非常好啊!不只應鼓勵外籍生以多語專長參與在地議題的推動,也應鼓勵本地生,以自己的語言,中文及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推廣在地議題!但重點在於:學生必須先深入了解自己所處的土地。但從另一方面講,老師、大人自己都不了解了,如何要求、引領學生了解?所以建議人人都應多多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做到「身為淡水人,不可不知淡水事」,才有可能一起帶動本籍生和外籍生也都共同參與。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74 A | 更新時間: 2023/11/28 | 點閱: 73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7 下午 08:04:56
  • 線上人數: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