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瑞妤淡水校園報導】諮商職涯暨學習發展輔導中心5月2日下午3時在B302A舉辦「時間不夠用怎麼辦?時間管理的心法與技巧」講座,邀請諮商心理師范芷榕說明拖延症的背後因素,並分享改善方法,逾30人參與。
「除了時間安排的主軸外,我們也須回歸自我,認識自己的情緒與生命經驗。」范芷榕認為時間安排的模式會因個人經驗的不同而有所影響,並帶領參與者藉由閉眼冥想的方式,思考自己內在的情緒及浮現的想法。
范芷榕說明,拖延症有5種類型,分別為害怕成功型、害怕失敗型、害怕親近型、害怕分離型,以及反抗權威型。她以自身經驗為例,小時候的時間都是被家人所安排,雖然也會拖延仍都順利完成工作,但她想爭取掌握自我時間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這便是反抗權威的表現。接著,又舉出害怕失敗型的案例,一個人在考取好成績時,恰逢家庭發生嚴重變故,導致日後在面對成功時都會感到內疚及害怕,這都是過往的經驗造成對時間安排的無形影響。
無論哪種拖延模式,都是源自於想要保護自己,這份保護及內在渴望會影響完成目標的效率。范芷榕表示,「保護自己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喝采的,雖源自於過往,但未來則可開展新的方式。」面對時間規劃,SMART原則可提供很大的幫助,想做什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成?有能力達成?現實是否能實現?想什麼時候完成?這5個問題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思緒,並利用時間表進行安排,時間表應結合日常生活習慣及習性去調整,保留空檔作為不能達成目標時的彈性期或是與自我對話的時間。最後,在設立目標時,可以先從小目標開始,藉由達標來累積成就感。
財金碩一黃筠雅分享:「我的時間常常都安排過滿,導致疲勞,所以想讓自己更有效率。聽完這場演講,學到了有關於SMART原則及時間表如何安排,包括保留空白時間等。」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63 A
| 更新時間: 2023/05/07
| 點閱: 59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