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典印刷歷史中,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版畫藝術大概始於隋唐之際,興於宋、元,明代而達於極盛,入清則漸呈衰微。現存記錄中,以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剛經扉頁最早,比歐洲的版畫技術大約早了五百年左右。
到了宋代,中國版刻脫離了單色墨線版印,而以雙色或多色套印的方式印製紙幣、招貼畫等,尤其是明代胡正言的《十竹齋書畫譜》,以餖版、拱花的技巧,使木版水印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
在宗教方面,以民間信仰中的神祇神像為主,如觀音菩薩像、元始天尊像、符籙等。在年畫方面,有驅邪迎福的門神、財神等,或慶賀新年的吉祥畫及字圖,這些年畫藝術品尤其盛行於清乾隆之後。
其他如小說人物、商鋪印記等版畫,也都是民俗版畫的重心。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福建的泉州和台灣台南的米街等,都是清代以來民俗版畫重鎮。
到了清光緒由於石版印刷術的傳入,木版版畫的實用功能被取代,中國版畫的藝術創作從此衰落。倒是民國以後經由西方的提倡,使我們重新審視版畫的藝術特性與價值,使得此一融合繪、刻、印三者為一體的版畫藝術,有了再生的契機。
NO.464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18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