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因應今年缺額的問題,本學年度註冊人數23,328人,缺額超過1000人,適才提到的許多作法,是在陳述實際狀況,預想6年後117學年度的狀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大家一起努力。
學校會朝精緻卓越、小而美小而優的大學來經營若降載學校規模,教師人力、行政人力須進行適當調整。面對步步為營的招生困境,不論招生好或者不理想的系所,其實整個校園都需要一起承擔。我們齊心協力維持學校穩定成長,努力和全校教職員生共創雙贏,本校整體好大家才會共好,這是永續發展的精神之一。
以往會議多次提到,本校為「重視研究的教學型大學」未來教學預算將會增加占比。
各院系可針對以下進行思考:一,要創造系所特色;二,教學創新;三,制定招生策略,特別重要的是招收境外生。校務特色可分為兩個面向,一、AI+SDGs主題成為全校通識必修課程,各系所教學也要跨領域來融入;二、三全教育自2005年在蘭陽校園開始,已有17年以上的經驗,具有指標影響力,領先全國成果斐然,早就是獨創一格的淡江文化,要好好延續,再結合臺歐獎學金、優華語計畫來臺學生、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雙語化學習計畫。未來這些學生一、二年級須住宿,要優化「淡江學園」之設備,使淡江學園變成「淡江國際學園」。
面對挑戰,面對衝擊,我們要務實,積極提出具體可行的招生方案,大家全力以赴,一起化危機為轉機。(文/李意文)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55 B
| 更新時間: 2022/12/11
| 點閱: 83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