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映嫻淡水校園報導】「疫苗打了沒?」是近期朋友們彼此關心的第一句問候語,為了讓大家對於新冠疫苗擁有正確的資訊,學務處生活輔導組12月10日中午12時30分在驚聲國際會議廳,邀請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以「認識新冠(COVID-19)疫苗」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逾80人參與。
首先,紀鑫簡單介紹了新冠肺炎的感染過程與疫苗的原理,並解釋使用疫苗的主要考量與疫苗保護力的評估標準依據。現今使用的疫苗有四種,分別為滅活疫苗,如科興、蛋白質疫苗,如臺灣的高端、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以及mRNA疫苗,有莫德納(Moderna)和BNT,其中蛋白質疫苗是目前最安全的疫苗。
紀鑫說明,「疫苗在使用時會根據它的保護效果與安全性做考量,例如疫情嚴峻時,必須較重視疫苗的保護效果;而疫情緩和時,便看重它的安全性。」事實上,很少有疫苗能在短時間內被生產,因為從製造到開始臨床試驗都要花上十幾年的時間。「人們都說十年磨一劍,我們則是十年磨一疫苗。」抗體濃度越高,保護力越好,在尚未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時,先從接種者的抗體濃度來判斷該疫苗的保護效果,這方法稱為「免疫橋接」。
紀鑫接著講解接種疫苗的「不良事件」與「不良反應」之差異。「不良事件」是指施打疫苗後發生,不必然具因果關係的事,而「不良反應」才是所謂的後遺症。最後,紀鑫還分別說明了變種病毒的影響、疫苗施打對象的順序、以及施打間隔和混打。
事務整備組組員汪家美表示,原本還在評估要不要去打第三劑,也很害怕打流感疫苗,經由紀鑫主任清楚且易懂的講解後,已了解打疫苗的效用與好處,感覺安心多了。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NO.1135 A
| 更新時間: 2021/12/19
| 點閱: 121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