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1/12/05

聲音旅人蕭芸安 為人生增添色彩

【記者鄭佩維淡水校園報導】本校教心所於11月25日中午12時15分在ED201,邀請聲音旅人蕭芸安以「聲音旅人的生命之旅」為題分享自身的生命經驗,說明如何以聲音為他的人生增添色彩,現場逾15位師生參與。

蕭芸安認為,自己是音樂創作人、聲音藝術家、採集城市聲景的旅人,同時也是心理學實踐者,大學畢業後開始穿梭世界各地旅行,將城市聲音與音樂結合,以人類感知的聲音環境,來使人認識自己所在的城市。他表示,在旅途過程中,認識了由加拿大學者暨作曲家R. Murray Schafer所提倡的「聲景」概念,將聽覺所感知並覺察到風景轉化為聲音地景,突破視覺媒介侷限來呈現該地區的特色。

現場,他以3種練習引領在座師生,用聽覺探索校園空間場域,一起以聲音漫步、感受去感知淡水校園環境聲景可能面貌。首先,他為了讓聆聽者進入聆聽狀態,先進行清耳練習,在3分鐘時間中,閉上眼睛捕捉教室內外聲響並定義聲音,接著邀請師生使用手邊道具發出聲響,運用鑰匙和雨聲棒,不同質地的媒材進行聽聲辨位,用耳朵來聽出聲音移動軌跡,最後運用形容詞、顏色等詞彙描述這些聲音特質。其中,有老師分享,「鑰匙聲響催促且有活力,雨聲棒有周而復始的韻律性,令人想到東南亞薩滿文化。」接下來,蕭芸安帶領大家進行與清耳練習相似的「正面聆聽」,這次是感受聲音流動,想像它如一塊背景不去貼標籤與命名,達到探索環境效果。

活動尾聲,蕭芸安邀請大家到教育學院院外空間進行實地採集聲景,並將內容與感受寫在便條紙上,在採集期間中當時有著除草機、上課、水流動以及機械發出的各種聲音等,隨後,他將所有便條紙貼在桌上並請所有人逐一分享有趣內容。通核中心助理教授陳慧勻形容,除草聲令她想到阿里山神木群畫面,教育學院的機器聲中,帶給她金屬工業風感受;通核中心副教授干詠穎則將鳥叫聲寫成樂譜,還模擬在場聲音。最後,大家以各種顏色粉臘筆畫出線條、形狀等方式,將感知聲音把它視覺化,蕭芸安表示,透過這些練習不但能培養深刻的感知與覺察,更期望未來能將聲景概念與心理學知識整合,發展使當代人身心轉化的實踐方法。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34 A | 更新時間: 2021/12/05 | 點閱: 106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5 下午 05:27:57
  • 線上人數: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