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沛育淡水校園報導】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科技與人文講座」,5月5日上午10時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棟演講,主題為「臺灣的海洋文化」,逾170位師生到場聆聽。
陳國棟首先提及蔣毓英的《臺灣府志》中記載「專殺土番,取膏血造船」聳動的句子,吸引在場聽眾對於臺灣以前的海上生活的興趣,接著解釋這句話源自作者對臺灣人植物染色帆蓬的誤解,同時詳細介紹染色帆蓬的材料與製作過程。再來則分享臺灣許多歷史軌跡都與海洋緊密關聯,直言認識臺灣海洋史就是在認識台灣歷史,鼓勵大家認識台灣的海洋歷史,進而熟知台灣的海洋文化發展。
為讓大家更容易著手得知臺灣的海洋文化,陳國棟分享多首歌曲,如黃榮洛的《渡臺悲歌》、民謠《臺灣番薯歌》等曲,道盡祖先渡海來台如何面對船難、天災等困境;之後他介紹前人捕魚相關的風土民情,並提及前人因渡海來台極其危險而極度依賴信仰,祈求渡海平安,更有「落海靠媽祖,起岸靠王爺」這一俗諺,同時展示多張廟宇、古書的照片,帶學生一窺古人在上船前的宗教祈福活動。
教科四陳璽羽分享:「講者提到前人海上的捕魚生活時,提到船上幾乎都是女生,跟現在完全不一樣,讓我非常吃驚;另外我覺得今天老師分享許多台灣的民謠,很多都是第一次聽到,覺得很新鮮。」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4水下生命
NO.1123 B
| 更新時間: 2021/05/09
| 點閱: 97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