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廖育卿是同學們口中總是帶著陽光氣息的老師,獲得「107學年度教師評鑑優等獎」的她,踏入杏壇界後的核心思維「蕾を期待する」以花蕾比喻年輕人,要尊重年輕的生命力,並認為每一位同學都擁有無限綻放的能量。
廖育卿開課講授日本名著選讀、日語會話、中級日語讀本、日本應用文等,她特別提到在「日本名著選讀」時會帶同學讀名著的入門書、將文學、戲劇作為課程題材,從故事的角度去思考人生與進入社會後的態度,讓同學們在閱讀名著時練習思辨能力,也容易去解構書籍、戲劇背後的意義。她最擔心的是:「同學們因畏懼而不懂得把握時機跨出舒適圈,同時也認為在臺灣的教育裡,沒有教學生如何面對失敗。」因此她常將書中的寓意分享給同學。
她常以臺灣人與日本人文化的不同舉例:「之前知道拜神社要拍兩下手,我到了日本不管是什麼廟、神社都拍兩下手,殊不知原來有分神道教跟佛教,是不同的拜法!」所以在日文系裡唸的不僅是日文,更需要學習的是日本人的精神,廖育卿會把自己的專長「茶道教育」放在課堂裡,以茶道的精神抽絲剝繭的教導每一個環節,從茶道看日本人的生活態度及人性觀察,像是日本人對用來點茶的茶筅表達尊敬之意,可以看出他們對物品的情感;燒茶時的碳也可以細分很多種類的味道,可以看出日本人對細節的講究。
在日常教學研究中,廖育卿參加各種學會,將所專精的日本文學專攻及茶道文化寫成論文,也常將教學場域相關活動作為實踐報告發表,甚至帶著日本文化社同學實作,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如何展現學習「敬語」的成果等,她認為:「因為有背後的努力,才有人前的成功,眼界所及的景象,其實來自於不簡單的過程。」她也是日文系系友,從不藏私的將自己畢業後所經歷的職場經驗、生活經驗與同學分享。
茶道精神 帶入課程
廖育卿在茶道界有正式的茶名「廖宗育」,為茶道宗師家元掌門人所取的,她說明,幫她申請茶名的老師說,「育」這個字是希望她能夠透過茶道精神,繼續孕育莘莘學子,這也是她學習茶道精神教育的最大緣由。
最後,她提到要對任何事情永遠保持好奇心,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會繼續學習如何將課程化為以實整虛,她希望同學在接觸不同領域時,都能有觸類旁通的思考,也期許自己繼續運用,以精進提升在教育和研究上。(文/鍾明君)
NO.1114 B
| 更新時間: 2020/12/08
| 點閱: 943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