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少玲、攝影/游晞彤、林薏婷
校友慨捐 瀛苑改建為校史館
淡江大學今年創校70週年,在這第五波「超越」之際,將原本興建於民國50年寒假的瀛苑,改建成「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除了揭示校史館為本校成立以來之校史資料典藏和保存史料的場所外,也展示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的人生重要經歷,呈現本校之校務發展來展現傳承與創新功能。
覺生紀念圖書館館長宋雪芳說明,該館的前身瀛苑建於英專時期,為接待海內外蒞校與會嘉賓,興建別墅型二層樓的樓房來作為校外人士的招待場所,而庭園中的蓮花池是由49學年度畢業生們贈獻學校之紀念品;這次的改建獲得大陸校友聯誼總會總會長莊文甫、中華民國校友總會理事長林健祥、海峽校友會會長黃天中、世界校友會聯合會總會長陳進財、系所友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莊子華、企管系校友暨達多科技總經理張瑞峰、雙喜營造負責人邱宏章、淡江大學董事會董事簡宜彬、水環系校友暨永大機電集團董事長許作名、菁英會會長江誠榮、中華民國校友總會副理事長王新財等校友的支持捐款,改建為「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讓這承載淡江人共同回憶的瀛苑,持續肩負承先啟後的傳承使命。
宋雪芳指出,這次整修分為外觀、內裝、周邊環境三大部分,整體是採維持舊觀、內部不更動原空間格局的方向進行整修,將原車庫之處改為校史館入口、增設外掛式的無障礙環境電梯、增設區域外牆鏡面鋼板,藉由反射周邊的綠蔭,讓建築體與校園綠色環境融合為一,也如時光隧道般進入歷史回顧和對未來想像的意涵;而周邊環境也整修成文學步道,連接至覺軒花園、宮燈教室,讓參觀者能藉由導覽步道,前往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因此,一樓為校史館,二樓為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紀念館的展示安排,宋雪芳解說如下。
一樓空間規劃 呈現淡江建校風貌
一樓校史館是呈現淡江自建校以來各時期的軌跡與樣貌,包含「校園空間轉變」、「三化」、「歷任董事長」、「歷任校長」、「淡江人故事牆」、「大學即知識」等內容,從新入口走入校史館,右側牆面題有本校「樸實剛毅」校訓,藉以提醒淡江人應秉持此校訓,以成為淡江人生活的目標和精神;接著題有捐款芳名錄展示牆,以感念校友對母校的熱愛。
校史館主要是以資訊圖表呈現本校的成長過程,以「五波」作為大事紀書寫基礎,索引重要事件來說明和記錄本校各波段發展,這裡會看到將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以海報圖文和索引事件呈現三化發展歷程,同時也展現張創辦人對校務發展的遠見,以三化成為本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務推動方針。
進入館內,會看見以大事記時間軸展示本校的發展歷程,這裡可以看到校園空間的轉變、五波中重要事件、並播放「淡江人‧淡江事」微電影,藉由「人」與「事」的結合表達「淡江」的故事意象,發揮淡江人的精神。宋雪芳分享,淡江大學地理位置特殊,位處五虎崗第四崗,號稱是「最美山崗」,這70年來地景地貌不斷變化,這次邀請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及其學生團隊共同繪製校園全景畫作,並有秘書處專員馮文星所提供歷年累積的各式各樣攝影照,包含發展迄今的淡水、臺北、蘭陽、網路四個校園,以每10年為區間來呈現出淡江70年來地貌景致的變化。
校史館的大廳中央將展出「浩浩淡江」的船形雕刻作為校史館的焦點,並定時播放校歌讓參展者藉由聽覺饗宴深刻感受淡江精神與情懷。展廳的另一邊展示歷任校長、董事長,以及遍及海內外27萬名校友的照片,將分成3個子題展示,一是本校英專、文理、淡江首屆畢業照,紀錄淡江大學與校友的共同成長;二是展出李雙澤所作〈送別歌〉歌詞,以「我送你出大屯」的歌詞中,寓有學生自淡江畢業即為校友,表達本校對畢業校友的關懷與祝福之意;三是展出畢業校友在業界傑出表現、回饋母校等各樣交流活動,展現淡江人凝聚力。宋雪芳提到,這是主要呈現「淡江人」,除了歷任校長、董事長外,淡江校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如今藉由校史館的整建,期待能將這些島嶼內外的校友串起一張網絡,因此規劃從畢業照、母校祝福、畢業校友的活動紀錄之3個階段串連一起,顯現淡江大學與淡江人的成長。
大學即知識區 呈現淡江知識力
穿過三化區,即進入「大學即知識」區域,這裡是展示淡江大學出版的各式出版品,包含1978年起推動淡江講座,收錄當時所邀請國內外各領域菁英學者蒞校演講內容、歷年「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所引介重要文章、翻譯各類文章並集結成書的「淡江譯叢」、1975年籌辦國內第一本專門探討未來趨勢的《明日世界》雜誌等重要出版品。宋雪芳表達,這是同仁們盤整、整理淡江大學建校70年來的相關出版品,本校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改制文理學院、正名為淡江大學,都顯示出本校對知識力的追求與傳承,透過出版品實體展示,讓參觀者看見本校重視閱讀的影響力。
同時,宋雪芳感佩創辦人高瞻遠矚,在當時就提出「知識爆炸」、「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世界的理解」等理念外,進而思考如何透過知識學習來面對世界變局,以「明日世界譯叢」、「淡江講座」與前瞻趨勢閱讀分享、創辦《明日世界》雜誌等出版實踐,都開啟淡江師生在全球視野與科技知識的學習,並成為淡江大學治校的重要傳承。因此,2018年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暨張姜文錙伉儷捐款3億所成立的專戶基金孳息,提供本校設置熊貓講座之用,將邀請國際大師蒞校擔任講座學者,迄今已邀請17位國際知名大師級學者蒞校演講,以持續刺激淡江國際學術風氣,累積學術新能量。
1973年張創辦人榮獲美國艾森豪獎學金,以臺灣青年領袖之姿赴美深度交流參訪183天,在美期間,張創辦人透過書信持續關心校內事務,這裡將展出張創辦人珍貴的親筆手稿,可以看出信件內容皆談及張創辦人的三化教育理念、赴美考察交流的心得報告。
二樓空間為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紀念館
二樓為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紀念館,張創辦人對國家社會有諸多貢獻,曾於1969年至1989年擔任臺北市議會副議長、議長,而後出任交通部部長、總統府資政等政府要職,以讀書人胸襟經世濟民,及高瞻遠矚的智識投身教育事業,培育高教人才不遺餘力,規劃「創辦人事略」、「以淡江為基地的高教實踐」、「親愛的家人」、「校園大家長」、「隆情五虎崗」、「從知識到視野」主題,以影片、照片、年表記事、文字作品、各階段重要文物等內容,完整呈現張創辦人的卓著貢獻。
二樓展廳中央將播放張創辦人紀錄片外,並有張創辦人各階段重要的照片、文物,如議會時期所使用的議事槌、曾獲得總統勳章殊榮,並展示張創辦人的著作,以多元角度記錄創辦人的生平記事。在原書房處展出「從知識到視野」主題,該牆面以「世界大地圖」呈現張創辦人接受艾森豪獎學金出訪美國183天的一萬五千里路程和交流地點,該圖源自於張創辦人所著之《我與艾森豪獎金》一書,他記錄著當時美國的社會、教育、都市行政、交通等內容。在這趟知識之旅中,張創辦人拜訪重要的人士並帶回許多寶貴的經驗,除了教育之外,更擴增於社會發展、政治經濟、都市發展等領域的最新視野。宋雪芳表達,因此以「前瞻、情懷、洞見與學習力」作為規劃重點。
「從知識到視野」除了回顧張創辦人在美國出訪時所經歷的知識衝擊外,也藉此表達張創辦人長期關注高等教育的發展,張創辦人吸收新知,勤於將所知轉變為演講與著述,並將新知趨勢、教育哲學、理念引介到高等教育的經營實務,在淡江大學中呈現出張創辦人在社會實踐的影響力。而二樓西洋式陽臺曾是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可視為是本校國際化的重要發展里程碑,將200多份膠卷底片回溯建檔,讓一張張的老照片,道出一則則的淡江故事。
歷經一年籌備 校史館即將啟用
宋雪芳表示,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自去年開始籌備,在行政副校長莊希豐的帶領下,與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董事會秘書黃文智、秘書處專員馮文星、典藏閱覽組組長石秋霞等人共同研議討論下,歷經至少30次的正式會議、同仁閱讀大量校史文獻資料進行整理,這期間不斷的模擬、儘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最完整的淡江大學校史面貌,也讓校內師生、校友了解和緬懷張創辦人的卓著成就。宋雪芳希望,藉由此校史館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的興建完成,讓觀展者深入了解校史典藏的內容與歷史淵源,該館將於70週年校慶慶祝活動中登場,於11月7日下午4時舉行啟用典禮,歡迎校內師生前往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