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江淡水校園報導】海洋與水下科技中心舉辦文化部文化資產學院「水下文化資產系列講座」,首場演講4月1日10時在商管大樓B712教室舉行。本校海下中心主任,電機系講座教授劉金源以「內太空搜索古文明」為題,介紹水下文化資產的相關研究與產業發展。
劉金源首先以科學角度說明,地球可以劃分為氣圈、地圈和水圈。其中,以海洋為代表的水圈占地球表面面積70%,平均深度約3.7公里。人類對於海洋的瞭解目前僅止於表層的部分,有99%的深海世界對人類而言依舊神秘,因此海洋被稱為「內太空(inner space)」,是一個充滿奧秘的深邃世界。劉金源以西班牙「梅賽德斯號」、英國「鐵達尼號」等案例詳細說明在海洋當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資源。他強調:「水下考古不是水下挖寶,而是以考古學的概念和方法結合海洋科技和保存科學等自然科學,藉由沒入水下的船隻、文物和遺跡,研究人類的物質遺留,以及他們的文化和活動。」
隨後,劉金源結合自身研究專長與過往經歷,分享如何以「聲納系統」進行水下搜尋。因為低頻聲波在水中可以傳遞數百到數千公里,比電磁波、光更不容易衰減,成為內太空的探索利器之一。他更指出,臺灣海峽是座考古樂園,裡面蘊藏著包括古代沉船等豐富的水下考古資料。「該系列講座邀請的講師都是國內目前相關領域頂尖的講師,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瞭解水下資產多個面向的議題。」講座同時規劃石滬體驗活動,帶領同學認識石滬這一水下文化資產。財金三陳遠分享:「未知的海洋讓人有探知的慾望。講座從各個面向切入,能夠幫助我完整地瞭解海洋。」
NO.1102 B
| 更新時間: 2020/04/06
| 點閱: 877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