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毅樺淡水校園報導】為推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保護與管理之觀念,文化部文資局「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教育綱領方案暨推廣計畫」於11月5日中午在H111舉辦「水下文化資產巡迴講座」,由電機系講座教授劉金源主講「水域開發與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及歷史系李其霖副教授主講「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與歷史脈絡」。計畫主持人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副教授何彥陞說明,巡迴講座先行選擇在包括本校等六個較具相關專業學術能力的大學中舉辦,希望藉以紮根水下文化資產教育,而後逐步推廣。
劉金源於演講中分享造船與航運、海域遊憩休閒產業、海洋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及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並以海洋的觀點看臺灣,形塑臺灣的海洋文化,使之成為海洋大國。有關水下文化資產的保護方面,他提及考古學可以進行文化價值評估、而水下科技則能夠搜索、辨識、潛水打撈技術以及監察與管理等,接著以1987年於中國廣東陽江發現南宋時期沈沒的「南海一號」為例,說明科技與人文整合的重要性。最後則介紹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類別以及培育計劃。
李其霖則說明臺灣海域的自然環境各有不同,東部岩岸多,西部沙岸多,東部水深較深,西部則較為平緩,因此他表示澎湖海域沉船最多,東沙海域沉船主要則多為外國船舶,其他臺灣周邊海域的沉船船舶除了臺灣船舶以外,也有許多外國船舶,而我國水下考古發掘的船舶主要是鐵製船舶為主。另外他也分享如何從歷史文獻蒐羅水下文資,並介紹水下文資的保存與運用。
企管一戴睿廷分享,本次演講讓他對於海下的文化資產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關於海下遺跡的故事讓他印象深刻。「由於老師的演講中提到許多關於淡水的故事,有機會也想好好逛逛這裡,了解這個充滿故事的城鎮。」
NO.1096 A
| 更新時間: 2019/11/10
| 點閱: 1343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