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暉雯報導】在「社會分析」學門裡,今年新增「家庭與個人成長」、「志工精神與社會服務」、「性別與社會文化」、「情緒的心理與管理」似乎都與人的主題緊密相關,多修習可能可以在EQ方面加分。
談到為何開「家庭與個人成長」課程,宋鴻燕老師表示,打從我們一出生,便與家庭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對個人深具影響力,家庭也是社會的起點。對一般大學生而言,這個階段也多會對於兩性議題感興趣,遂有開課的念頭。
宋老師認為:「中國人一向注重家庭觀念,家族結構,卻常忽略了『家庭』的影響力,好比平常我們不會注意到心臟跳動,有一天心臟出了毛病,才驚覺它的存在。」所以這堂課包含有家庭模式與生活型態、婚姻關係、理想的家庭與個人適應等。如家居擺設由誰決定?為何空間設計師多以男性居多?這類的探討都會在課堂上出現。
陳建甫老師的「志工精神與社會服務」,著重志工精神、非營利部門相關組織(NPO)與管理相理論教學,並將區分為理論學習、參與觀察和社會服務三個部分,修課學生需參觀台北都會區兩個志工組織與團體,協助或參與志工團體所舉辦之相關活動。
NO.476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093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