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2/05/20

提昇研究成果及讀書風氣系列報導之六──文學院
大環境影響 社會更多元了
學生要懂得規劃社團與課業的平衡

【記者王鴻坪專訪】「每當和同儕校友私下聊天時,他們總覺得現在學生的讀書風氣不如往昔,但我不認為如此。」文學院院長黃世雄提出他對現今學生,個人獨到的觀點。

他認為時代環境不同,過去的學生生活單純,同時也較僵化、不活潑;相較之下,現在的學生多才多藝,生活多樣化,加上誘因多,而使得他們傾向多元發展。「像我們學校就有251個社團在『威脅利誘』同學分心。」他笑著說,「但這也是另一種培養領導統馭與策劃的管道啊!」現在的學生並不是不用功,而是除了書本之外還有更多的管道,可學習更多東西,因此今昔的學生優劣是無法比較的。但他強調同學們雖處於複雜多元的環境中,仍要從中擇正面而行,可不能被誘惑牽著走。

對於文學院未來的發展,黃院長也有不俗的看法。「我們可以想出十個、百個、甚至千個理由來証明--資訊科技愈發達,人文學科的發展空間愈大。」他篤定地說。一個健全的社會不管是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實用科學各方面都必需平衡發展。他表示不管是社會、國家或學校,雖然在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所偏向,但終歸會趨於平衡;過度的偏向工商或文藝,都會造成社會問題。

黃世雄以西北歐先進國家為例:當工商發展成熟後,自然會需求文明文化與人文精神。工商社會的過度發展,會造成利益掛帥、人情淡薄、人們心靈空虛等社會偏差的情形;因此工商愈發達,人文科學的存在反而更重要。「文學作品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能提昇心靈、陶冶性情,使人在機械化的社會中不致空虛。」他說。

本身專長在圖書館學的黃院長認為,科技對於圖書館的衝擊就是上述最好的例證。他表示,圖書館是活的,會進步、轉型,而「資訊科技愈發達,愈能突顯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重要性。」。綜觀歷史,圖書館機制的存在早已數千年,當收音機、電視等資訊產物出現時,並未造成圖書館式微;反而利用這些資訊技術使其服務功能更多元化、效率更高,圖書館成為享受閱讀、音樂、電影、舞台劇等全方位的知識機制。「經常上圖書館的孩子不會變壞。」黃世雄自傲地笑著說。各種資訊技術的發明,都是擴展人文科學的研究與視野最佳工具。

在促進師生教學互動方面,他則表示各系所的課程,都是專業的老師研究設計出來的,是研究該學科必須之基礎。同學要好好珍惜系上所設計出來的課程,「念了這個科系,這些課程,不喜歡也得喜歡。」他用心良苦地說。正因為這些課程科目是未來專業領域的基石,學校的課程無法依每個學生的喜好的而規劃,同學們要設法去包容喜歡這些課程,不能因厭惡而敷衍拒絕。「要知道沒學到,那是自己的損失。」黃世雄同時也強調:老師也要對學生細心觀察,省察自己教學優缺,以活化教學方法、改善教材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思索如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啟發。

「到大學來就是要學知識、學做人、學領導、學適應社會環境。」黃院長表示社團就是在學習如何在團體共處,不可或缺。他認為學生要懂得規劃社團與課業的平衡,要對自己所選擇的課業負責。同時他也希望同學能以讓「淡江以我為榮,我以淡江為榮。」來期許自己;「尊重、珍惜、愛護培育自己成長的環境,並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他語重心長地說。

NO.503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08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24 下午 09:32:50
  • 線上人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