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花園 2012/02/29

朋友=感受=朋友

人是活在群居的社會中,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溝通便成了不可輕忽的要事。好的人際溝通或人際關係,不僅會帶來友誼與助力,更能提高自我的感受與評價,所以是工作職場與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不是平白得來的,是在磨鍊與受挫中,自我心態的調整,而不斷精進自己的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中最有效的利器-「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就是把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態,設身處地去了解對方的感受與想法,進而產生共鳴。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與他人產生共鳴的時刻,在那個被了解的剎那,彷彿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諧的樂曲,內心是歡喜、雀躍與神妙的。恨不得掏心掏肺地把內心所有的想法、感受告訴對方並共享,進而結成好朋友。

但是要如何做到?首先要同理別人之前,要先學會同理自己;也就是先要學會辨識此時此刻自己的感覺與想法。每天在與人接觸的生活或事情的交流中,總是不斷地有新的想法與感覺湧現,只是不加注意,所以這些感覺與想法,常常是靈光閃現,稍縱即逝。例如,原本與同學約好要討論功課,卻被放鴿子,心裡浮現生氣的感覺;吃完宵夜後,覺得心滿意足;在觀看日落餘暉時,心情的平靜與祥和等等,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感覺。學會覺察自己的感受是學習同理心的第一步,當我們會去感受自己時,才會去設想別人遇到類似事件時的感受。

我們有時會感到自己的同理心有障礙,沒辦法去聽對方的感受與想法、會生氣、會討厭對方,這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對方的語氣、聲調、個性、與你對話的方式等,勾起了過去相似的感受。也可能他太像你過去所熟知的某某人,潛意識裡的我們便把現在的人跟過去的人混淆了,而對對方有些不耐煩的情緒或反應,會有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我們確實沒辦法跟每個人都成為知心的好友,但不要因此而限制了自己,這也可能是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讓我們了解到什麼類型的人會引起我們這樣的感受,把人混淆了。當對自己有更多的領悟與了解時,也是解脫過去束縛,告別舊日陰影的時候。

當我們學會同理別人的感受後,把自己所感受到、理解到對方的感覺與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語言回饋給對方,也透過聲音、語調、表情、動作,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專注與尊重。當對方能夠打開心胸,溝通之門也打開了一大半,也是我們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對方的最佳時機。原本分隔兩人的「溝」便因此暢通無阻了。

溝通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讓我們享有共同的記憶與溫馨的友誼。願你我都樂在融洽的「溝通」氣氛之中。

NO.850 | 更新時間: 2012/02/29 | 點閱: 157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6 下午 03:20:02
  • 線上人數: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