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花園 2012/02/13

繫好您的情緒安全帶(文/諮商輔導組)

【案例】

大三的小婷是社團的重要幹部,個性溫和又負責的她總是自動自發地處理社團大小事情,即使其他社員沒做好的事,她都任勞任怨地幫忙完成,因此在大家眼中小婷是個溫柔體貼的大好人。然而,在一次的社團大會中,她突然發飆丟書本,激動地對大家說:「我忍耐很久了,社團的成敗是大家的責任,為何所有的問題都由我來解決?」然後哭著跑出會場。事後,小婷非常自責自己情緒的失控,更不知如何向大家表達她累積許久的委屈與不滿。

「生氣」是多數人會有的一種情緒,尤其在這忙碌的生活中,與人、事、物頻繁的接觸,人際間的衝突摩擦變多,精神上的負荷增大,很容易造成易怒、急躁、沒耐心的反應。有些人能明智地處理心中那股怒氣,有些人卻衝動地用動手、羞辱來洩怒,也有些人選擇壓抑憤怒,但長期壓抑憤怒會造成身心的傷害。

其實生氣並不可怕,問題在於「如何好好生氣」。生氣是一個很自然的情緒變化,尤其碰到不合情理的事情時,心中難免有怒氣,若能適度的表達,讓他人了解你的想法與界限,而去尊重你,避免誤觸你的地雷;若用言語或肢體暴力來發洩,造成傷人毀物,那麼別人會認為你脾氣暴躁避而遠之。那麼我們如何看待生氣或憤怒的情緒?又如何與它共處?

Q:生氣不好,所以我不可以生氣?

A:情緒無所謂好壞對錯,關鍵在於如何表達生氣。所以,人可以有生氣的情緒,但不可以傷人傷己的口語或肢體暴力來表達。

Q:我把生氣壓抑下來,是不是就沒事了?會有後遺症嗎?

A:傳統教育我們要隱藏負面情緒,避免表現心中的不滿而不自覺地壓制憤怒的情緒。但這些被擱置的憤怒不會消失,反而過多過久的累積很可能導致下列的結果:

一、傷害自己:不斷地自我批評、自我厭惡,而降低自我的價值感,出現憂鬱情緒或喝酒、濫用藥物、自殺等自我毀滅行為。

二、傷害他人:容易小題大作、借題發揮找人出氣,甚至出現肢體暴力,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而傷害他人。

三、引發心身症:出現頭痛、睡眠困擾、消化性潰瘍、肌肉緊張性疼痛等疾患。

Q:如何適當的向對方表達我生氣的情緒?

A:首先,心中一定要清楚知道「表達生氣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而不是要報復或爭輸贏,接著可以依照下列原則來表達生氣的感受:

一、保持身體的鎮靜:生氣時,若發現自己的身體在顫抖、頭暈、咬牙切齒或緊握拳頭,此時運用深呼吸讓身體逐步緩和下來。

二、徵求對方的同意:了解對方的意願及合適的時機,適時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

三、以「訊息」表達:表達時以陳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為原則,避免指責、質詢或激怒。

Q:若無法向某些人表達生氣,該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

A:若要宣洩心中的怒氣,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一、書寫:將心中的不滿、委屈、怨恨或挫折寫下來,最後朗讀或撕掉。若思緒很混亂,也可以任意在紙上塗鴉或亂寫。

二、口語:在空曠的地方,將心中的不舒服吼叫出來,或在家中關緊門窗大叫,或邊聽音樂邊叫。

三、肢體:用手掌或拳頭拍打枕頭、床舖或出氣娃娃,也可邊打邊說出心中的不愉快。

「生氣」對我們來說是個費心傷神的情緒,若能試著了解它,學習與它共處,你會發現適當的「好好生氣」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情緒表達。

NO.848 | 更新時間: 2012/02/13 | 點閱: 166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6 下午 05:38:52
  • 線上人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