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諮商輔導組
要錢還是要命?這背後到底隱含著這時代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觀?這些意義與價值觀如何牽引著人們,在這些「不知不覺」中左右了生命的方向?要錢還是要命,這個選擇題的背後,是個關於時代要求與自我意識覺醒間情感的拔河,因而每個想要清明過日子的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問題。
在思考這些之前,我想說一個關於「不夠」的故事,是個關於這世界對人過度索求的現象,一個人必須為了自我的生存,而由痛苦轉過身奮戰的故事。我想讓這樣的掙扎,得以被看見。
在這個以百米競速運轉的世界,很多人的心裡有個洞,叫做「不夠」。「不夠」是一個又黑又空的大洞,吞噬靈魂讓人心裡虛虛的少了點什麼的感覺。也讓人不斷地想抓些東西試圖彌補:想要自己做事有計劃、思考夠縝密,執行時夠努力,進而成果亮麗及許多的人肯定,最好還有夠多的實際酬賞做為回饋。然而,最難的是在這些背後,還想要自己有足夠的智慧、活力與衝勁、面對挑戰生活的逆境,同時,不讓自己的身體超出負荷,否則一切將前功盡棄。其實這「不夠」的洞也曾經被每個人的「豐功偉業」填補過,但它在完成的那一剎那,很快地被那「不夠」的無底洞吸收掉了,辛苦掙來的滿足感也就隨之消失了。於是,那一塊就又空出來了,我們又得繼續打拚、繼續補。這就像薛西佛斯一般,辛辛苦苦地推著石頭上山,卻只能換取休歇片刻,隨即消失,一切又回到原點,繼續重新開始,而永遠,都在重新開始。
累,是得以轉身思考的起點。我們是不是該擁抱著疲憊的身心問自己,是什麼讓這世界的人覺得應該不停運轉?是什麼在左右自己這樣不斷運轉的身體與心理?回想環境四周,有很多相類似的聲音不知不覺催促著我們前進,那些聲音像是「這社會很競爭,你如果停下來,很快就落後人家」、「這時代轉變快,你要跟上腳步不然會被淘汰」…。似乎,這個社會最常給人肯定或注意的時機,就是當「豐功偉業」出現的時候。
「你唸那個學校?」、「你在那裡上班?」、「你在公司裡是做什麼的?」這些問題問久了,人就會不知不覺把這些當作是「自己」,「自己」等同於父親、兒女、經理等的集合名詞,佐以在這些職務上累積的種種成就。於是,自我依存於外在世界的回饋,才得以感受自己的存在。可是,如果人連自我的存在都交給別人決定,那我們還能決定些什麼?
「要錢還是要命?」這兩個選擇的背後不都是要「自己」?如果要自己,何以不把「自己」找回來?如何把自己找回來;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發現自己、運用自己,更要善用時間;花點時間工作,那是成功的代價;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來源;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愛人,是你被愛的保證;花點時間歡笑,那是靈魂的音樂;花點時間與人結交,那是通往幸福之路;花點時間夢想,那能使你摸到天上的星星。
存在主義大師羅洛梅所說:「自由,便是在面對四面八方湧至的刺激時,那份稍安勿躁的能耐。而在這些猶豫中,根據個人價值做出某種選擇,而不是另外一種。」這份自由,說的就是自我決定!
NO.776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203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