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學習 2009/12/14

打造環保、低碳社會 救地球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於12月4日邀請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在Q409主講「新世代的糧食議題和環境保護」,分享全球暖化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特摘錄其內容菁華,以饗讀者。(文�張友柔整理)

2008年全球發生糧食危機,十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到 2050年全球會有一半的人口沒有飯吃。我想問各位同學,你知道你吃了什麼東西嗎?你知道你一輩子吃了多少東西嗎?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是多少,有多少食物是仰賴進口?

台灣目前綜合糧食自給率30%,有70%的糧食須仰賴國外,若進口越多,就必須透過更長時間的運輸,需要更多的石油,產生越多的溫室氣體。因全球化的關係,食物里程越來越遠,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越多,對暖化的影響就越大,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也將更加劇,所以最近哥本哈根就舉辦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希望能集思廣益,節能減碳救地球。

1960年代發生綠色革命,源於二次大戰後世界人口的增加,必須解決人類糧食供給的問題,出現了使用由石化工業提煉的氮磷鉀,及農藥化合物增加糧食生產,以為可以解決糧食問題,但之後仍產生糧食分配不均及生產不足的問題,對土壤及人類身體的影響,更是無法預料,導致許多人探討綠色革命是否可行,於是就有人提倡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包括農產、畜產、有機棉等,而有機棉為何被大家所重視?大家去買一件棉製衣服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全球有將近20%的除草劑及農業用在種植在棉花上,所以提倡買有機棉的衣服,代表買的衣服沒使用殺蟲劑。

第一次綠色革命失敗,堅持綠色革命的人又提出二次綠色革命,認為應該用基改來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甚至利用基改作物來解決乾旱的問題。基因改造跟作物改良不同,基改是跨物種的,以黃豆為例,為了抗蟲害,把昆蟲裡的一段基因放進黃豆裡,如果這黃豆有一段是昆蟲的基因,那所做出來的豆腐是葷的還素的?因此,基改問題可能對作物、人類造成影響。

當我們談到農業生長問題,會談到土壤、陽光、空氣、水,台灣降雨量很多,但雨水被儲存的量不多。我們曾被列為全球排名第18淡水缺乏的國家,未來會因極差氣候產生糧食及乾旱的問題,這次的八八水災對台灣而言是個創傷,但未來類似八八水災的環境災難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談農業生產跟環境時,就必須了解它的生命週期。假設我們活了一百歲,所吃的食物都有能源及資源的投入,同時有廢棄物的產生,那你吃了多少廢棄物?日本就做了一個研究,火葬場的旁邊的空氣戴奧辛值都偏高,因為人很毒。台北市也有討論過這議題,因為自來水淨水就在第二殯儀館附近,有人就質疑過水質是否安全。

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描述的是DDT的問題,DDT發明者在二次大戰後得到諾貝爾獎,因為他解決人類農業蟲害的問題。但此書在美國引起正反兩方的討論,贊成者認為應管制DDT的使用,反對者認為此書過度危言聳聽,美國政府因而召開公聽會,1973年做出禁止使用DDT的決定,但科學家卻在2005年,甚至至今在很多哺乳類的身上仍能發現DDT的殘留物,可見DDT很難被分解。

有機農業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所以食物里程會降低,生產也是低碳的,對集水區的保育較好,如翡翠水庫的集水區就值得稱讚。1987年發展的社區諮詢農業,來自於歐洲美國先進的國家,透過生產與消費建立一個互相支持的管道,也就是包含網路、行銷及農夫原先的種菜工作,使得農業不再只是生產者單一的農業,而是大家的。台灣新竹縣虎口鄉等幾個小學,營養午餐使用的食材來源就是尖石鄉原住民所生產的有機農業,社區諮詢農業可以不但可支持當地的原住民,讓他們有收入可以溫飽,也可以把小朋友的健康及飲食文化建構起來,創造一個環保、健康、低碳的社會,為救地球盡一份心力。

NO.771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33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9 下午 07:55:24
  • 線上人數: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