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8/06/02

探索未來特刊-教育篇:未來學校的省思

微軟在2003-2007推動學習伙伴(PIL:partner in learning )計畫,主要目標是推廣應用數位工具、縮小數位落差,除了在費城建立一所全新的未來學校,也希望尋找既有的學校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台灣台北市的中崙高中便是第一波的合作對象。由於中崙高中是一所很新的學校,因此也面臨許多的挑戰,許多教師的教學經驗並不豐富,但也因為有這些年輕有創意的教師,願意熟悉這些資訊工具,才使得這樣的計畫得以實行。

當時面臨台北市政府的停課標準以及基測、指考的壓力,學校建立E-learning平台,鼓勵老師將課程上傳,幫助學生在家自學,資訊工具正巧發揮實效,且台北市政府WifiCity計畫,使得台北市得以全市無線上網,所以在三方合作下,中崙高中成立全世界第一所未來學校。

成為未來學校之後,中崙開始成立種子教師團隊,參與大量的研習,由微軟引薦顧問,從觀念導入、軟硬體使用、經驗分享到以無線網路的應用、教學平台的開發為發展目標。應用在教學上,除了最重要的教師專業,還使用許多技術,像是行動運算技術(Table PC、PDA、Ultra Mobile PC)使教師上課時更為方便,在學習單的發放及批改都可使用Digital lnk,使得作業的批改更為方便快速,Wireless network更可以讓教師及學生不論在學校、在家或校外學習都更方便,隨時可以和老師聯繫。

雖然由微軟提供顧問、邀請專家演講,及台北市政府提供經費未來學校的計畫才得以實行,但最重要的是有熱誠及願意創新的教師,才能使得中崙高中成為Mentor School,給予其他SOF(School of Future) 建議及輔導。

但是,什麼才是未來學校呢?有軟、硬體技術當然最好,但最重要的是老師願意投入,將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應用到課堂中。中崙高中每位老師都不擅長、不內行這些資訊工具,他們只是不怕。就是這樣的精神讓學校的老師發展出屬於自己未來學校的特色及精神。

何謂「未來學工作坊」(Futures Studies Workshops)

「未來學工作坊」是一種能讓講者與參與學員互動、參與討論某些問題的方法。最早由Robert Jungk所創,希望透過「賦權或充權」(empowerment)協助少數社會底層的人們,喚起那被隱藏、脆弱或癱瘓的能力。他認為未來是屬於每個人的,應該消除未來只存在少數菁英所想像的殖民過程,並讓所有民眾皆思考與改變未來。

未來學工作坊是種互動式理念的實驗法,允許民眾參與團體討論以獲得不同的未來可能,降低不切實際與不想要的可能,進而發掘與執行確實可行與民眾所需的計畫,是讓民眾從理念到激發行動的實驗。這種理念的實驗能夠運用在小團體或依賴一群少數人,透過工作坊彼此相互合作與支持。工作坊主要包括:批判、激發想像、實際執行等三階段,可依照功能區分為:議題、體驗、凝聚、動員及行動等不同層次。

NO.718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63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20 下午 06:32:25
  • 線上人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