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新聞 2007/04/23

大學生延緩分流應早日試行

近年來,「大一不分系」或「大學分院不分系」的議題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關注。教育部早在2001年出版的「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一書中,指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對人才之培育及課程之規劃,必須更有彈性,因此在課程上建議「逐步打破系所僵化的結構……系所僅作為提供課程之單位,學生不歸屬特定系所,也不以系所作為資源分配單位。」而目前我國實施「大一不分系」的院校已有交大、清大、元智、逢甲、政大等校,及若干大學之少數學院實施「分院不分系」招生。

不論是「大一不分系」(或「大一大二不分系」)還是「分院不分系」,在學理上即是一種「大學前段不分流」的理念與制度。如果要借鏡先進國家大學前段不分系的制度,則應去理解與參照美國高等教育的精神,美國是實施大學前段不分系制度最徹底的國家,而此一制度實踐來自其悠久的課程選修制與通識教育傳統。美國通識教育理想多是以前段不分系,及以廣博知識為根基的大學部課程制度設計來貫穿,絕非只是由「通識課程」來實踐。因此「前段不分系」之制度其實是要根本地落實通識教育。幾乎沒有一所大學在新生入學時就要決定主修學系或類科,且不准改變的。整體而言,美國大學課程制度設計上有一種由廣博而專精的金字塔構想,大學部以基礎教育為主、研究所以專業教育為主;大學部課程由基礎而進階,以及實施大學前段不分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銀行就指出,21世紀大學中通識教育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工業社會學者Mary Lindenstein Walshok(1995)早指出新的知識經濟下,我們對於知識應有「知識無疆界」的新視角,21世紀的社會將產生新的知識需求──「跨科際的知識需求」:許多專業(如教師、醫師、律師、工程師)都要有更多他們自身專業領域之外的能力和知識。他們所面臨的知識課題與需求管道都不是在傳統大學的法學院、商管學院、工學院、教育學院的學科界限內可單獨提供的。因此,大學前瞻性課程應要提供學生更多跨界知識的管道與機會,訂定「學科間」或「跨科際」的制度,深化大學生的通識教育,以「前段不分系」制度為大學生奠定廣博的知識基礎,以培育未來複合型人才。

我國近年來大一學生是否確定自己選對科系呢?根據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的問卷調查結果,94學年度的大一新生中,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太符合或非常不符合現在所唸的科系。如果我國大學能提供另一種「大學生延緩分流」的管道,將提供學生更多的探索機會。而任何新制度的提出都需要不斷的論述與討論。去年10月教育部首次舉辦「大一分院不分系──高中與大學交流對話」的座談討論會,仍有大學學者指出「分院不分系」實施的困難度極高,特別是學科教授的科系本位心態之問題;而延後分流更需要大學指考延後分流的配合,以及高中「以選修代替分組」的改革來作為前導。因此,未來政策的推行上,我們需要有試辦學校及學院的相關實施成果研究,而研議相關配套措施如各種大學入學改革,更是此一政策制度更要關注與研議的方向。

NO.674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57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7:16:49
  • 線上人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