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6/04/17

淡江大學EMBA的定位與發展

本校原屬商管學院各系所的9個碩士在職專班,在張家宜校長的明確指示下,經過數次協商凝聚共識,終於本學年上學期初步整合成功,並得以EMBA--「卓越商管碩士在職專班」名稱正式對外擴大宣傳與聯合招生。此一整合在本校95學年度碩專班的招生報名中,立即展現不錯成果,報名人數大幅實質成長近4成。此一成果固然可歸功於EMBA的整合成功與各所主管的共同努力,而去年本校獲得大學評鑑10項皆優,穩居私校第一的卓越辦學績效,以及數十年累積的學術聲望,自然亦是本校EMBA能獲得社會人士青睞的主因。

EMBA在當前大學體系中儼然已成為各校的教育新寵,因為基本上其能為學校帶來「財源廣進」、「聲望提升」及「雄兵校友」的實質效益,也因此各校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搶奪EMBA的版圖,在國內不僅學術聲望頗佳的名校,皆積極投入攻佔高、中階的在職進修市場,甚至某些技職院校亦不惜犧牲品質,搶食低階市場。當然市場的旺盛需求是形成這一波EMBA風潮的主要支撐,此歸因於進修管理智能,已在現今企業、產業界形成一股無法拂逆的潮流,使得EMBA成為社會在職人士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徑。面對市場如此的激烈競爭,如何自我定位與尋求發展,當是本校EMBA初步整合之後亟思努力的方向。

EMBA與一般商管碩士班相當的不一樣,EMBA中所謂的「E」一般多以Executive稱之,亦即指高階職位或資歷較深者,此一稱法不無自抬身價之嫌。事實上,EMBA招生係以在職者為對象(無論資歷之深淺),因此,以Experienced稱之應更為貼切。當然,除此之外,亦有人戲稱此E應意指Expensive(學費昂貴的),或Easy(容易唸畢業的),或Entertainment(社交性),或Electronic(教學e化)等,這些戲稱倒也真實反映出其與傳統MBA的不同需求特性。其一,因EMBA是以付出高學費代價學習,學生將可理直氣壯要求較高的「對價」關係,諸如要求提供高品質的教學內容,以及不差於(甚至更高於)一般生的校園服務待遇;其二,EMBA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應以實務與活用為導向,如強調個案教學法等,此當然未必容易唸;其三,EMBA學員對於同儕間的經驗交流與社會網絡關係的建立,多有較強烈需求,因此協助構建社交平台亦有其必要性;其四,利用網路的遠距教學方式,則能給予EMBA學員更富彈性的學習安排。總之,「好的教育來自對學生的關懷」,吾等在規劃或處理EMBA相關事務時,應充分掌握這些EMBA的本質,方可因勢利導。

「師資是商學院的核心與靈魂」,這是美國著名EMBA的賓州大學華頓學院院長Patrick T. Harker的慧黠之言。的確,在提升本校EMBA的競爭力主軸中,「嚴選師資」將是最重要的方向,積極面是攬聘管理學界名師與開設明星級企業名人講座,消極面則應實施不適任教師退場機制。當然,合理地付予優秀師資較高報酬,更是維持其教學品質與熱誠不墜的不二法門。縱觀國內外EMBA發展經驗可知,聘任專職投入的執行長,以及賦予其準獨立的財務自主權,則是EMBA能否蓬勃發展的主要關鍵。此外,MBA專業學程的建立與組織的重整,則是本校EMBA現階段發展的重要議題,如何將現有與MBA具同質性的4所進行實質整合,將是本校EMBA能否脫胎換骨的轉捩點。

環顧EMBA教育的發展趨勢可知,採取國際合作模式顯然是各校EMBA得以脫穎勝出的重要策略。事實上,「國際化」一直是本校的發展主軸,豐富的姊妹校資源,以及與大陸名校的密切交流,更是本校EMBA進行國際化策略聯盟(如雙聯制碩士學位),以及建立華商管理教育學程的最大資本。因此,新設「國際青年菁英班」與「全球華商經營管理班」應是本校在EMBA的策略地圖中,創新發展的適切定位。誠如愛默生的名言:「不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另闢蹊徑,留下你的足跡」,實是本校EMBA尋求突破、創新品牌,及追求卓越的最佳勉示。

NO.640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59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7:16:49
  • 線上人數: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