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1日傳來美國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彼得 · 杜拉克)在加州家中以95歲高齡自然逝世,引起各界媒體大幅報導這位奧地利出生、移民美國大學者的一生事蹟及貢獻。尤其在中國大陸報紙的報導比台灣又大又詳盡,說他是現代管理學之父,一生為塑造「專業管理」(Management as Professional Skill)及「管理專業」(Management as Aca-demic Discipline),努力不懈。他認為企業機構的「有效」經營是貢獻國家生產力、貢獻力及競爭力的最佳道路。美國在20世紀,推展「科學管理」及「管理科學」不遺餘力,生產力成長50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義、日,至今成為世界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第一強國。而企業經營要對國家、對顧客、對股東、對員工、對稅收、對社會大眾、對社區鄰居等等團體福祉有貢獻,一定要用有「良知」、「良能」及「良心」的三良之「專業經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s)來專業管理(Professional Management),不可用沒有受過正規管理訓練及品德修養的外行人來「隨意管理」(Random Management),若能如此,當企業規模越大化、產品越多角化、市場越國際化,才不會變成不可控制、貪婪無厭的社會怪獸,侵害顧客消費者利益及掏空股東大眾及債權人的權益。以他的話來印證台灣今日的企業之經營行為,真是一針見血。
Drucker出生於1909年,學習國際公法學,得到博士學位,做過報社編輯、證券行分析員,及銀行經濟分析師,初入職場就飽受老闆嚴厲要求及考驗,但也養成他一生對事分析深入、觀察敏銳、預測準確及寫作快速平易的能力。他在1937年(28歲)移民美國,1946年把他在通用汽車當顧問研究員的心得,寫出「公司概念」(Concept of Corporation)一書,正式建立「管理」的重要地位,聞名於世,從此一生。他寫了35本名著,得過5次「哈佛企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麥肯錫年度著作傑出獎(McKingsey Outstanding Award),為美國學術界絕無僅有的一位。
Drucker受到世界工商企業界大老闆們及學術界教師們尊重及佩服的地方,不只是在他的著作豐富及真知灼見,也是在他不是學管理的人,卻能為「管理」成為大學殿堂之一門學科專業地位而終生努力。在1940年代以前,「管理」在歐美社會上並未出名,也未受到重視,即使在台灣,直到1970年代以前,管理教育及專業管理也未受到重視。那時只有「經濟學」、「經濟專家」與「工程學」、「工程師」壟斷社會菁英,不像21世紀的現在,商學院及管理學院已是每一個大學的主力學院(在淡江大學二萬七千多學生中,商管兩學院的學生就有一萬一千多),學生人數最多,教授參加企業活動也最盛。尤其MBA(企管碩士)及EMBA(高級主管企管碩士)的課程,更是所有各學系畢業生想當主管職位者爭相進修的對象,不僅理、工學院的畢業生是MBA及EMBA最大的生源,連醫學、法律、數學、農學科系的畢業生也越來越多走入企業管理領域,人人想成為有效經營的專業經理人。假使將來所有政治人物,包括鄉鎮長、縣市長、部會司局署科課長、甚至立法委員、五院院長級及總統都先受過有效經營之管理訓練,我們國家安全及經濟社會發展,一定更可樂觀以待。
Drucker所寫35本名著中(連其他改編的共有42本書),提倡的重要理念有:企業最高目標是「顧客滿意」,不是「老闆滿意」;「顧客滿意」後,才有可能賺到「合理利潤」;要「顧客滿意」及「合理利潤」應該用「目標管理」,不是「手續管理」;管理是主管人員「責任履行」,不是「權力支用」,管理者是員工的「支持者」不是「暴君」;企業管理要用「專業管理」,不是用「隨意管理」,大公司一定要「分權管理」,不是「極權管理」;企業有「社會責任」,不可「自私自利」;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力是靠「知識員工」,不是靠「勞力員工」;知識經濟時代以「創新」為主,但創新也要符合「顧客需求」,不是符合「工程師需求」;創新也要組織及管理,才不會浪費;在網際網路的資訊科技時代,要多重視新「資訊」,而不是新「科技」設備;在未來的社會,「非營利事業」的規模越大,對它的有效經營也越來越重要;所以「管理」會變成通識的「博雅教育」(Popular Educa-tion),男女老幼人人都需要,而非只有企業經理才需要而已。
Drucker的管理思想不是學術模式型的,而是實務實踐型的。他在1954年的名著Practice of Management(管理實踐)就指出「管理」重在「實踐力行」,而不是「辯論規劃」,所以全世界的企業界都很重視它,這也和我國古諺「坐而說一百,不如起而做一個」相符合,「力行」的哲學是我們今日社會最需要的指針。
NO.626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57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