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學生會長鄭新川表示,提升學生自治精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這已經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不管在什麼大學,情況都差不多。交大學生會日前由於原先培養的接班人,因臨時家裡出事而無法參選,因此目前正面臨無人參選、學生會即將由學校接管,並凍結預算、暫時封會的困境。交大學生會長李垂泰認為,如果同學們沒有意願參與學生會事務,就不配擁有學生會。這種服務性組織,不是義務產生的,是靠學生們的認同,和願意付出的心理,如果現在的學生都只是一群想「搭便車」的人,那麼這些學生也不該享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封閉或許是另一種提醒,提醒他們「忘記付出,所以失去權益」。
李垂泰也認為,學校教師又不在乎社團表現,參與社團的學生成績反而變差,久而久之,學生只會唸書,這怪不得學生,是教育政策的問題。交大已經很多屆沒有競選的現象了,學生組織的領導人,很少是一開始就主動自願出來的,都是千拜託萬拜託才出來的。
相較之下,台大跟東海的學生會就發展得不錯。台大及東海學生會各是第17及16屆,也是國內大學最早成立的兩個學生會,二者皆是學運起家,有不同的學生自治精神及代表性,學校也一直給予尊重與支持。因此,即使這兩校的學生自治風氣也跟著下滑,但同學對學生會仍有期許,並且關心學生會的活動。
台大開創學生自治風氣,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學生會。台大學生會的蓬勃發展,並非因為台大是龍頭學校,而是學校支持並尊重學生會及學生本身。台大學生會長王威中表示,在台大,任何學生只要去學務處辦申請手續,都可以跟校長見面,親自表達自己的心聲。
王威中進一步表示,他們會主動去找問題,例如餐廳費用要調漲,學生會就儘快跟學校反映,替學生爭取應有的權益,因此即使學生對學生會信心下降,但至少仍存有期待。所以,學生會好好辦事情,比喊什麼口號都實際。
東海學生會功能獨具,會費要補助社團,以本屆為例,會費補助社團及系學會100萬,議會、研聯會、進聯會約60萬,因此同學會願意繳會費,1年可收到300萬的會費。副會長林東毅表示,以前會費還曾經收到500萬,投票率也比現在高,雖然現在學生比較不重視學生會,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還是會拉回同學的心。他舉例,東海學生會除了辦演唱會及舞會,校內餐廳、宿舍都管,校外狀況也主動關心,並用「組織戰」的方式,與校內學生團體之間皆有緊密結合,讓學生會更能與學生聯繫在一起。
NO.609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64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