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5/04/18

《社論》導師制度效果的強化

大學的導師制度行之有年,但無可諱言的,長久以來它的實施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如果只從每位導師輔導學生人數的多寡、師生會談的方式、操行成績評分等等技術層面檢討,並未能探討到問題的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導師與學生以甚麼樣的心情與態度來看導師制度。

在高中時代,導師是管比較多事情的,課業優劣、生活勤惰、行為表現、與家長聯繫等等都是導師的事。當了大學生,被認為較為成熟不再是個孩子了,導師也不必過問一些瑣碎事,師生的聯繫與互動也就少了。人總是不愛受拘束的,有部份學生會找個似是而非的理由,躲開導師約談。這些學生對於師長所說的話,如果是課業上的知識,基於學術專業並攸關成績,尚肯聽講;對於課業之外的內容如待人接物之道等則興趣缺缺,甚至置若罔聞、相應不理,對導師約談的缺席認為是小事一樁,並以「我何必去聽訓?還不是那些高調!」、「操行成績讓你扣好了」等理由來自圓其說。也有同學認為師生之間年齡差距大,導師的看法與經驗固然有些道理,但那是另外一個天地的事,跟年輕人關係不大。所以當他們有疑惑困難時,寧可找「最瞭解我」的同學或學長傾訴,而不願找導師。同儕間因年齡相近程度相仿,所以提供的建議會比較接近學生自己的「預期答案」,這些建議當然較容易聽得入耳且「欣然接受」,事實上這些建議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方法。其實這些學生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生活經驗與專業知識較豐富的師長從較「宏觀」的角度作一些「逆耳忠言式」的建議,才有真正的助益。

絕大部份擔任導師的教授們都很有誠意地想扮演好這個角色,但常會無意中疏忽了一些小地方。教授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十分繁重,常會在正忙碌時有學生敲門求教,此時很容易不經意地露出稍顯不耐的神情,也因心繫正在進行的工作,而疏忽了婉言說明,並與學生另約一個大家方便的面談時間。學生誤以為老師是推卸與打發,只好黯然(甚至於是憤而)離去。另外一個情形是導師過分熱心與心急,當求教的學生尚未敘述完整時,就打斷學生的話,滔滔不絕的訴說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往往會斷章取義,或弄錯了方向。

前述導師易犯的技術性疏忽,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改進,比較不易改善的是學生與導師互動的意願。要改善師生的互動,要先從學生不躲避導師約談開始,如果連導師約談都流產,導師的功能根本無從發揮了。身為導師,如果只是自己生悶氣,感嘆孺子不可教,對學生並無幫助,反而更助長其我行我素不願受任何約束的壞習慣,應該想盡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這些缺席的學生,並補行約談。或許先以「半強迫」方式開始,有了初步的接觸之後才能逐漸擴大效果。當然,強迫約談方式費時費事,甚至招致學生反感,但權衡利弊,還是值得做的。如果認為:「即使半強迫學生來約談,他也不一定聽我的;不來就算了,何必搞得不愉快」的話,恐怕就未盡到導師的責任,更助長學生不負責任、不願受約束的壞風氣了。校園民主固然要重視,但合理且適度的約束並不違背民主,切莫拿導師制度的功能作交換。

NO.605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24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0 下午 06:35:40
  • 線上人數:14